“三治”融合 打通社區善治之路
走進螺城鎮科山法治公園,目之所及的不僅是滿山綠意,還有撲面而來的法治文化氛圍:全方位展示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發展進程及惠安縣首屆十大最美調解員風采的法治文化長廊,全長2.71公里、懸掛惠安文人親筆書寫的法治格言警句的法治書法慢道,融合依法治國、民法典專題、廉政教育、文明創建等內容的法治宣傳欄,以及屹立于惠女廣場上的百法墻、法家名人典故浮雕、惠女調解室石刻……
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路徑,也是基層治理的根本路徑。螺城鎮以全面普法為依托,傾力打造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法治文化陣地,引導群眾學法、懂法、知法、用法,筑牢社區治理法治根基。
建立鎮法治文化公園、科山中學憲法主題教育館和東關社區、梅山村、王孫村等法治文化廣場及霞東社區法治小園地、中新花園普法示范商圈等基層民主法治陣地,常態化開展法治講座、法律咨詢等法律服務活動;推行“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所有社區(村)均落實掛鉤聯系律師;依托“互聯網+”,實現“一社區(村)一法律顧問”微信服務群全覆蓋,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普法宣傳落到實處,打通疫情防控普法宣傳“最后一公里”;在中新、新霞兩個社區建設“智慧街面警務室”,實現在線采集、在線管控、警務前移等多樣功能,進一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提升為民服務效率。
以德潤法,以法養德。在推進社會善治的過程中,螺城鎮還充分發揮德治在基層治理中凈化風氣、凝聚人心、預防矛盾、排解民憂的基礎作用,一件件正能量事例也接連涌現。
居民莊奕偉在寒冬跳入冰涼的水中勇救落水者,“好媳婦”王亞瓊多年如一日地照顧生病的公公,“百佳文明戶”溫德成一家不斷傳承孝老愛親、好學上進的良好家風……螺城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社區治理的全過程,緊扣“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的主題,常態化開展鄉風文明培育行動;11個社區全部設立道德講堂、家長學校和未成年人活動基地;組織“最美家庭”“最美妯娌”“厝邊好人 身邊好事”等正面典型評選活動,有效引領社會風氣。
此外,該鎮還不斷激活社區自治細胞,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大力推廣“黨員議事”“村民說事”等自治模式,提高群眾民主決策參與度;加快居民、業主和社團等自治組織建設,暢通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進一步增強居民“社區共同體”意識,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以法治為要強保障, 以德治為基揚正氣,以自治為本增活力……螺城鎮積極推動社會善治,促進社會和諧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