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而張桂梅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全社會特別是教育戰線,引發強烈反響。(12月11日,中國文明網)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張桂梅同志,一生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不僅是做到了為學生在學業上提供幫助,成為真正的“師者”,為了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她積極推動并且成功創建了一所免費招收貧困女生的高中,真正讓很多貧困地區的困難女學生能夠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在這所高中里,她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注重言傳身教,傳承紅色基因,真正做到了教書育人與立德樹人的完美融合。如今,從這所高中里成功考上大學,并且奮戰在各條戰線的優秀、成功的女青年有許許多多。她默默耕耘、堅韌純粹、甘當人梯的“奉獻”精神,鑄就了她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的“時代楷模”形象。
她是教育事業的堅定捍衛者。在過去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一直勤勤懇懇、真抓實干,用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處于云南邊疆地區,一直是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這些地區,不僅是教育的設施設備十分缺乏,師資力量和隊伍也一直很薄弱。在這些貧窮的邊疆地區,好老師“留不下來”的情況十分普遍,并且很多學生的家庭條件也根本無法支撐學生完成學業,至于很多女孩的求學更是有點“奢望”。面對如此困難的教育現狀,張桂梅同志,并沒有向現實“低頭”,沒有被多年來的“窘境”所嚇倒。她勇敢地在云南的邊疆默默堅守幾十年,見證了不少學生從小孩長大成人,并且成為國家和社會棟梁的成長歷程。如今,“桃李滿天下”的她感到欣慰和自豪,也對自己當初的選擇和付出無怨無悔。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書寫著對教育的“奉獻”。
她是教育事業的創新實踐者。開拓創新,才會在破解問題中“撥云見日”。女校,看似是針對“貴族”的特色學校,對于貧困地區的女孩子來說,可能完全不敢想。但是,建立專門招收女學生的“女校”,這恰好是解決貧困女學生上學難的最好辦法。這樣的舉措,在貧困地區中,幾乎沒有過先例,是否能夠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是否能夠成功幫助貧困地區的女學生?……這些問題,很現實也很具體。但是,憑著對教育事業的一份真心,對貧困地區善良、淳樸女孩的關心,她十分積極地為構建免費招收貧困學生的學校而不斷努力。2008年,這所“女校”也終于成立。成立后,她更是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深深地融入到這些學校的教育實踐中,幾乎讓當地的困難女孩都能夠成功接受優質的教育,并且還有不少品學兼優的女學生圓了“大學夢”。她在教育事業上的開拓創新,在先驗先試中,為當地的教育事業不斷“增磚添瓦”。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教育是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本。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奉獻”鑄就了新時代教育戰線的“時代楷模”。不斷汲取“時代楷模”之力,做到初心不變、始終如一、甘當“綠葉”,才會讓“祖國的花朵”絢麗綻放,社會各項事業才會后繼有人。(莆田文明網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