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墩辦事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供圖:長泰縣林墩辦事處
文明風12月15日訊(通訊員 張俊興 許淵濱)長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全省首批、全國第二批試點,始終堅持以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其歷次全會精神為主線,扎實推進理論政策宣講工作內容豐富化、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載體特色化和機制長效化,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有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經驗做法在全省鄉村治理體系暨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上作典型發言,被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單位、全省鄉村講師團建設試點縣;縣委宣傳部獲評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主要做法和成效體現在“三個六”。
一、整合“六類”平臺,最大程度發揮宣講陣地的共享效應。
注重共建共用共享,優化整合全縣理論宣講陣地資源,在深化拓展新干部講堂、新社會講堂、新文化講堂、新網絡講堂“四大新講堂”的基礎上,打造形成6類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平臺,即:設立傳習書院、龍人書院等“學習書院”13個;宣傳文化中心“龍津大講堂”160余個;黨群活動中心“初心講堂”68個;廉政教育“清風講堂”16個;改造宗祠、祖厝為“家風家訓館”等“鄉風講堂”20余處;建立縣、鎮、村三級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新媒體矩陣,將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制作成微視頻、長圖文等融媒體產品進行實時推送,讓黨心民意在網上實現同頻共振。如,檢察院普法講堂將專業的法律知識術語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畫面,連續制作推出“龍津檢語”微視頻22期,取得良好普法效果和社會反響,同時被“學習強國”、今日說法和最高檢、檢察日報等抖音、微信視頻號采用刊播。
二、組建“六支”隊伍,最大程度發揮宣講力量的協同效應。
堅持把宣講主體向多行業、多層次、跨領域的“大眾講”轉變,積極整合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伍力量,突出打造“龍津大講堂”文化使者、鄉村講師團、黨員“先鋒宣講隊”、“青春飛揚宣講隊”、 “巾幗志愿宣講隊”、“鄉賢文化宣講隊”等六支理論宣講隊伍,形成領導干部上黨課、講師團釋政策、文化使者講故事、青年骨干揚正氣、巾幗志愿話新風、百姓名嘴頌黨恩的宣講新格局。如,龍人書院組織學術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傳播弘揚國學經典和古琴藝術;文廟組織“小小志愿者”宣講國學;武安鎮組織唱紅歌宣講愛國主義;林溪村“老漢”服務隊自編自演薌劇說唱、方言快板宣講五中全會;衛健宣講服務隊吸納100余名鄉醫宣講“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新理念等等。
三、創新“六種”模式,最大程度發揮宣講工作的疊加效應。
各宣講隊伍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和擅長領域,建立以新思想為主軸的課題庫近200個,按照對象化、大眾化、互動化宣講要求,采取“專家學者+本地人才”、“集中授課+‘1對1’指導”、“流動宣講+田間講解”等六種組合宣講模式,開展“菜單式”、“點播式”的“訂制宣講”,從百姓的視角、用群眾的身邊事例,講好“本地話”、“百姓話”,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能入心。同時,根據群眾不同時期的實際需要,采取“三定五不拘”(定點、定題、定期“三定”,不拘形式、不拘內容、不拘時間、不拘地點、不拘人數“五不拘”)的模式,及時進行備課宣講,實現“講堂端菜”與“群眾點菜”有機結合,真正在“要講”和“想聽”之間找到最佳契合點,讓群眾在情理交融中接受真理,形成講政治、講大局、講文明、講奮斗的長泰精神,推動全縣連續12年獲評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2016年、2019年兩度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通訊員:長泰縣委宣傳部 張俊興;長泰縣委文明辦 許淵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