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支付、掃碼點單……移動時代,更多商家在提供服務時主動向智能化支付手段靠攏,也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并選擇了手機支付這種快捷方式。但老年人是否都能適應,又是否會遭遇阻礙?
移動時代的今天,不能讓老年人“掉隊”,而應讓老年人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分享移動時代的各種便利。從居家日常生活,到外出購物消費;從看病就醫,到外出旅游休閑......移動時代的便利性涵蓋了老年人生活方方面面。但是,如果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不僅享受不到移動時代的諸多便利,反而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這樣的不便不是某一個老年人,而是涉及千千萬萬的老年人,是一個越來越龐大的社會群體,涉及千千萬萬家庭。這是因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439萬人,比重上升0.2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45萬人,比重上升0.64個百分點。相關研究預測,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數量將達到4.83億。
可見,老年人不能享受移動時代的便利,影響的絕非老年人自身,也對家庭、社會造成無可回避的影響。道理顯而易見,老年人不是獨立于家庭和社會存在的個體,他們有子女、有親人、有朋友,他們有社交需求,有購物需求,有文化需求,有與我們一樣生活在社會上的各種“社會性需求”。他們與家庭和社會是密切相關的“共同體”,老年人群體被移動時代“拋棄”,他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都無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影響。
當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聊天,不會智能化支付消費,不會在線預約掛號,不會掃碼乘坐公交車,不會操作“健康碼”......移動時代的便利性成了老年人的障礙,會讓老年人處處受限,乃至“寸步難行”。現實中,這樣的實事已經和正在發生,如何讓老年人在移動時代不“掉隊”?是擺在每一個家庭和全社會面前的共同必答命題。
回答這一命題,需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情真意,細致入微地服務好老年人,想方設法來為老人提供貼心服務,讓老年人便捷地享受移動時代的各種便利。比如,針對“健康碼”難倒老年人問題,有些地方專為老年人設立“無健康碼通道”;還有的地方通過技術手段,將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自動整合到“健康碼”,簡化操作以適合老年人使用,優化代辦代查等服務,收到良好成效。
還需要子女盡到孝心。老年人會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關鍵在子女是否用心、耐心地教老年人怎樣使用手機。子女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是任何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也是子女孝心的一種體現。孝敬老人,并不是傳統的給錢給物,在移動時代的今天,孝敬老人也要與時俱進,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也是孝敬,是子女應該履行的責任。(莆田文明網 孫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