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家住重慶江北區華新街的李奶奶正要前往該街道的老年食堂吃午飯。由于平時獨居,很少自己做飯,午飯基本在社區食堂解決?!笆程蔑埐朔N類多、口味好,一份也不貴,”李奶奶說,“最重要的是可以跟我的老姐妹們一起吃飯說話,人多熱鬧?!敝貞c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創新“黨建+養老”服務方式,由專業養老機構、國資機構、社區居民三方合作打造養老食堂,推出“中央廚房+營養配餐”新模式,讓老人就餐便捷健康。(12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年紀大了牙口不好、自己在家買菜做飯不方便……隨著老齡化的加深,老年人“吃飯難”的矛盾日漸突出。近年來,各地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老年食堂、線上老人餐等老年助餐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受到歡迎?!帮埐宋兜啦诲e,最主要是社區自辦的,品質讓人放心?!?“只要一個電話,人家就可以送餐上門,”徐奶奶感嘆,“這個小食堂解決了大問題!”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發展基金會發布報告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4%。老年人最需要什么樣的服務?調查顯示,“想在家門口吃上一頓健康營養又物美價廉的熱乎飯”,成為不少老人特別是高齡、空巢、獨居老人的強烈需求。為解決老年人“用餐難”問題,中國各地紛紛出實招,通過社區自辦、和企業餐館合作等方式探索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模式。
老年人有更高的用餐需求,供給就得跟上。能否更好地發展,“線上+線下”的模式在自我完善上夯實功夫,經得起市場檢驗。無論重慶江北區華新街街道創新“黨建+養老”服務方式,由專業養老機構、國資機構、社區居民三方合作打造養老食堂,推出“中央廚房+營養配餐”新模式,讓老人就餐便捷健康。還是在陜西西安新城區,“飯大爺”助餐點每到中午人頭攢動,不少老人圍坐一起邊吃邊聊,有的老人將飯菜裝進保溫飯盒帶回家享用……目前“線上+線下”各種老年助餐服務模式正是養老產業在老年人餐飲市場上的探索創新。
眾所周知,再多的線下老年助餐服務會仍存在人力不足、覆蓋面小、受惠面窄等問題。在互聯網助推下,專為老年人服務的線上訂餐模式逐漸興起。目前網絡老年餐項目已在上海、廣州、杭州、天津、重慶等多地進行過試水合作,合作模式主要是以平臺與當地政府、養老驛站、長者食堂等多方合作,組織平臺優質外賣員,定點取餐多點配送,為周邊老人提供專項送餐服務,解決社區老人用餐“最后一公里”難題。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漸漸學會了線上訂餐、買菜。據餓了么數據顯示,僅在近一個月中,平臺上來自50歲以上消費者的訂單量急速增長。今年以來,老年餐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0倍。
“線上+線下”齊驅才能更好打通幸福養老“最后一公里”。隨著社會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國內適老服務需求已經出現井噴現象。而同期數字經濟的爆發,也給當下老年人消費帶來了全新機遇。老年消費者需要通過學習正在快速融入數字化生活,這樣才能讓線上老年餐等在內的適老服務,更加優化并豐富當前養老市場的供給能力,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援助等更加多元化的老年居家服務。(倉山區委文明辦 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