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符合中國的國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口號,更應是行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古人的名言警句見證了勤儉的重要,而節約的美德鑄則就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燦爛文明,勤儉節約的寶貴財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符合中國的國情。我國雖然是糧食大國,但人口眾多,糧食安全面臨多重壓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珍惜一絲一縷、節約一粥一飯,才能凝聚起抵御風險的深厚底氣和迎戰困難的強大力量。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應從小事抓起。厲行節約不應只是口頭說說,而應該放在心上,用在行動上。應該從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油等小事上。如:在用水中,避免開大水,有效利用廢水,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菜的水可以洗地板。在珍惜糧食中,不掉一粒米,不漏一粒飯,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外出時吃多少點多少,杜絕浪費,共同守護“舌尖上的文明”……行動是對節儉最好的踐行,節儉應從你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你我節儉一小步,社會進步一大步。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應從娃娃抓起。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承載著建設祖國未來的重任。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時期是幼兒性格形成時期,應該從小灌輸“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樹立勤儉節約的意識。作為教師,應常把勤儉節約納入日常教育中,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用電、用紙,珍愛糧食……作為家長,應把勤儉節約的好家風,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給自己的孩子,只有從娃娃的時候就埋下節約的種子,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好。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是一陣風,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應落實到實處。我們應從身邊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你我做起,讓勤儉節約之花在祖國大地上競相綻放。 (漳州文明網 華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鄒小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