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朝氣蓬勃的紅日,輝映著碧海青山環抱的蕉葉之城,那是奮進的源泉,更是文明的薈萃。追逐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征途的志愿者們,一路向善,筑夢前行。
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這里走來……
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過且“魂牽夢繞”的地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和策源地。作為寧德市“核心區”—蕉城區,緊緊抓住列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區的契機,把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作為首要任務,構建起“三級組織架構”“七大服務平臺”“一支實踐隊伍”的“371”文明實踐體系。通過力量聚合、資源整合、渠道融合,打造高質量新時代文明實踐“蕉城模式”。
力量聚合,構建“三級組織”大體系。成立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掛牌成立16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316個村(社區)實踐站,形成區、鎮、村三級貫通的文明實踐矩陣,統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同頻共振,共建共享。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將試點工作納入年度績效、意識形態、精神文明等考評范疇。強保障,促運行,在區委宣傳部下設文明實踐工作指導中心,增加4名事業編制,每年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區財政投入350多萬元建設區文明實踐中心,補助5個示范鎮(街道)文明實踐所建設資金200萬元。依托志愿匯、志愿福建等網站成立260多支志愿服務隊,登記注冊志愿者達9萬多人。實踐中心、服務平臺、志愿隊伍共同構筑起蕉城區全域文明實踐“大體系”。
資源整合,形成“七大平臺”大格局。著力整合部門資源,組建了理論宣講、社會宣傳、教育服務、文體健身、科技與科普服務、鄉風文明服務、愛心幫扶七大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平臺,突出“七個聚焦”,讓“志愿紅”閃耀在城鄉每一個角落:聚焦思想建設,組織市、區理論宣講輕騎兵、鄉村講師團等志愿隊伍,開展形式多樣的宣講服務;聚焦價值引領,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事跡宣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立德育人,推動全區中小學校主動開放場地、文化設施參與共建,教育服務全域覆蓋;聚焦文化惠民,組織文藝匯演、登山、籃球、廣場舞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聚焦科技興區,開展“全國科普日”“三下鄉”等科普服務,激發群眾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聚焦移風易俗,開展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打造移風易俗示范點,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聚焦扶貧幫困,開展愛心助學、高考愛心直通車、農村愛心助孤等系列愛心幫扶服務,情暖千家萬戶。七大平臺精準聚焦,志愿服務全域鋪開,實現“群眾在哪里,志愿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持續擴大文明新風“朋友圈”,畫好社會治理“同心圓”。
渠道融合,豐富“實踐隊伍”大載體。依托“大夢蕉城”微信平臺,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小程序,搭建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閉環模式,把準民意“經絡脈”,推動服務“快準實”。小程序運行以來,發布志愿服務項目32個,開展活動170多場,參與志愿者達4100多人。在“七大平臺”和兩級所站成立志愿服務分隊,利用地域特色資源,形成“一所一特”“一站一品”創新品牌。區慈善總會培育慈善愛心屋,全年舉辦公益演出70多場,服務對象18000人,在15個農村慈善幸福院開展慰問、義診、義演等志愿服務活動460多場。捧回“2020年全省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等多項殊榮;創新開展“公益聯盟進社區”活動,全年平均開展志愿活動15場,惠及群眾5000人次;東湖社區、霍童鎮分別推出“三個五”工作法、“四個上門”服務法,全面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上金貝村、鳳田村創新“四進五式六講”模式、“三進三講”方法,將黨的創新理論講到“田間地頭”。特色品牌鱗次櫛比,志愿服務遍地開花,文明實踐活動結出了累累碩果。
文明實踐,猶如一盞明燈,指明前行的方向;全民志愿,猶如一泓清泉,滋潤百姓的心田。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激發的團結、奉獻、向上的志愿者風采,已經匯聚成“再創黃金期、建設新蕉城”的強大動能,必將在全區上下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的征途上,揚帆再起航?。ń冻菂^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