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本店免費提供晚餐,不求回報……只要告訴店員要套餐A,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就行。”北京市朝陽區三元橋附近的小吃店德順齋,最近貼出一張告示,溫暖了很多人。(2020年12月8日人民日報)
每個人都會遇上人生的寒冬,幫助他人是善良的表現,照顧受助者的自尊心是文明的彰顯。《暗號:套餐A!》在網絡刷屏,有網友稱這是冬日里的溫暖。以暗號代替求助,不在遇到困難的人面前刷存在感,把對方一下子從被施舍的位置,變成平等的位置,給了他人極大的尊重。身暖了,心暖了,城市也就更有溫度。
讀懂“暗號:套餐A”善意背后的尊重,會發現人性的進步。“A套餐”之所以格外令人感動,是因為它在善意之外,更有一份“隱形”的關懷與理解。有美德不必掛在口頭上,做好事不留名,不張揚,不圖報,不以恩人自居,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升騰。
家窮不可示眾,貧困群眾也需要隱私保護。由于世俗的影響,家庭貧窮者往往被一些人看輕,尤其不利于年輕受助者健全人格的培養。幫扶就應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更應該注意保護對方的隱私,讓他們有尊嚴地去學習和生活,而不是將家庭困難“悉數抖出”,讓受助者陷入尷尬與無奈,甚至是無助之中,頻添煩惱。真正的“精準”扶貧,是以心交心的真情幫扶。“隱形資助”是應有的人文情懷。這種設身處地的幫扶方式,應大力提倡,走入公眾視野,成為被肯定的幫扶方式。扶貧先扶心,被幫扶者的心態陽光了,上進心強了,才能邁向美好生活,這也才是為他人紓困的真意。
小公益蘊含大文明。感恩何嘗不是一種文明,何嘗不是回饋社會的方式呢?一個人的小公益往往能點燃許多人善意的“星星之火”。一張小小的告示意外走紅,我們看到數不清的人被這則告示溫暖著,想要“捐贈A套餐,給需要的人”。這是暖暖愛心在涌動,人間真情在傳遞,文明素養在提升。人是社會的人,人離不開他人。每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有多大能力,應盡多大力量幫助別人,給予他人幫助,同樣是件快樂的事情。
公益雖小,善意無價。讓扶貧和助困更有智慧,更有陽光、更加溫度,讓尊重和感恩成為文明社會的標配,這便是小公益背后蘊含的文明真諦。(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