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文明鄉風,在富口袋的同時,富腦袋、豐內涵,讓文明鄉風在鄉村蔚然成風,營造農村新風尚,是當前鄉村振興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村規民約作為村民共同認可的“公約”,體現村民意愿,集中群眾智慧;在弘揚村風民俗,實施村民自治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雖然如今村規民約都上墻,文明建設都有章,但并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因地制宜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解決鄉村治理中遇到的新情況,存在的新問題,從鄉土文化的傳承與開發著眼,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最迫切的需求著手,只有讓村民真正接受和認可,才能引導他們在構建文明鄉風中當好主角。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既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更要發揮好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充分尊重鄉村本位和農民主體地位,圍繞農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務,組織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提升農民素質和鄉風文明程度。維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等歷史風貌,大力發展有歷史文化記憶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麗鄉村。保護和發展民間文化,傳承獨特的風格樣式,賦予新的文化內涵,使優秀民間文化活起來、傳下去。
培育社會新風尚。結合當地實際,用農民群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廣播喇叭、宣傳車、黑板報、宣傳欄、張貼標語、樹立花草牌、LED顯示屏等宣傳平臺,在公交站點、公園、農家書屋、文體活動中心、廣場等公共場所進行移風易俗、“遵守八不規范,做文明市民”、“圖說我們的價值觀”等宣傳;采編方言快板,利用宣傳車進行入戶進行宣傳, 倡導厚養薄葬、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破除舊風陋俗,讓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豐富文明創建活動。形成文明鄉風,既要靠宣傳倡導,又要依托活動載體。圍繞勤勞致富、崇德向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內容開展“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好兒女”等評選活動,激發農民群眾家庭責任感和榮譽感。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為重點,廣泛開展農村志愿服務活動。把思想、道德、觀念等教育內容融入做活動、辦實事等載體之中,使鄉風文明具體化、實在化,不僅厚植了道德文化、還培育了文明鄉風。
發揮鄉賢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鄉賢引領,打造鄉風文明,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將鄉賢引領與家風家訓結合,打造鄉風文明品牌。以歷代鄉賢的典型事例,弘揚文明新風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大力培育鄉土人才,聚集農村各行業能工巧匠將他們塑造成新時代鄉賢。通過身邊榜樣的力量喚醒農村群眾齊心振興鄉村的熱情。(長泰縣稅務局姚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