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集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巨東紅分享《新時代志愿服務項目的創建與管理》。東南網記者 夏菁 攝
東南網12月5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12月5日,在第35個國際志愿者日之際,廈門市湖里區舉辦第一屆志愿服務論壇暨2020年國際志愿者日主題活動,為廣大志愿者提供交流平臺,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項目化、品牌化,讓志愿服務更有效、更廣泛地參與社會治理。
專家話“志愿”
高校學者為志愿服務出謀劃策
此次論壇以“創新社會治理下的志愿服務發展”為主題,在《志愿者之歌》溫暖的歌聲中,論壇正式開啟一系列的論述、探討、思索與展望。
集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巨東紅帶來《新時代志愿服務項目的創建與管理》主旨報告。巨東紅從新時代志愿服務的特點入手,詳細闡述了志愿服務項目的創建要求與管理內容。她認為,志愿服務組織需應用項目化運作、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協同服務、菜單式志愿服務等有效方法,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引導和推動志愿組織成長和志愿者個人成長?!闭劶爸驹阜瞻l展的方法,巨東紅首先提及此點,不僅如此,她指出,建立志愿服務的知識創新系統和知識傳播系統,以及建立“財政支持為引導、社會支持為主體”的資源保障機制、“平常定期訓練、特殊時期運用”的應急志愿服務機制也尤為重要。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黃曉瑞則圍繞“志愿服務如何參與社區治理?”展開論述。在她看來,志愿服務參與社區治理的重點領域為社區社會救助、社區慈善活動與社區就業活動。社區治理中群眾的需求包括為老服務的迫切性、幫困服務的特殊性、助學服務的持續性、發展服務的針對性、文化服務的普遍性以及交往服務的有效性。
“在加強項目品牌建設方面,不僅局限于內部團隊與外部協作,內容建設與包裝宣傳也必不可少?!秉S曉瑞還通過具體案例,讓大家有了更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