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天城路不少便利店、快餐店等都在門口貼出一張服務單,向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戶外工作者敞開大門。這些店鋪,有的提供開水、歇腳地,有的專門提供飯菜打折優惠。有環衛工人說:“心里感到暖和,干活兒也有勁。”(11月30日杭州日報)
當我們還在溫暖的被窩里糾結是否起床的時候,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郵遞員等戶外工作者,早就已經伴著刺骨的寒風,奔波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沿街商鋪向戶外工作者敞開大門,不僅暖心,而且共贏。一方面,主動貼出服務告示,歡迎戶外工作者冷了、累了、乏了,入店歇歇腳,這無疑給了他們提供了更多休息場所。另一方面,一些店鋪還會為戶外工作者提供商品打折優惠,從而吸引顧客,增加銷量。同時,戶外工作者通過口耳相傳或者發“朋友圈”,也能為店鋪起到宣傳作用。
之所以需要商鋪“開門”,這與目前戶外驛站不足也有關系。據官方統計,自2016年杭州主城區率先建成40余個城管驛站后,截至2019年,杭州已正式對外開放105個城管驛站,計劃到2020年年底將建成220個以上。雖然數量成倍增長,但相比于上萬戶外工作者而言,顯得有些“杯水車薪”。同時,戶外休息驛站也有不便之處,環衛工人表示,以往他們總要帶著飯菜走到1公里以外的驛站熱飯休息,如今,他們地掃到哪兒,就能就近找到接納他們休息的商家。這確實方便了不少。
看到有愿意開門的商家,也當看到現實中有些商家不太友好。比如,有的在門口安排保安,對于衣著簡陋者,一律不予入內。有的雖然也讓人進去,但是如果不點餐、不購物、不消費,則不允許入座和歇息。還有的表面上貌似歡迎入店,但是若不買點什么,就會遭到店家冷嘲熱諷,著實令人難受。
一座溫暖的城市,離不開溫暖的故事。無論是夏天為戶外工作者提供一杯涼水,還是冬天為他們提供一處溫暖,夏炎冬寒的天氣,阻擋不了戶外工作者為守護城市而奮斗的腳步,也阻擋不了每一位熱心市民的守望相助。這樣的故事不僅在杭州,也在各地持續“上演”,雖然地點不同、方式不同,但由此而展現的良善之心并沒有半點不同。
當然,除了感動與點贊,也愿更多溫暖的大門向路人敞開。一方面,加大街面休息驛站建設,讓驛站輻射到城市的更多角落。另一方面,沿街機關、銀行、商場等各大企事業單位也不妨加入進來,主動接納戶外工作者及路人,給予暖心服務。同時,作為戶外工作者自身,也請文明入店,遵守各個規則,莫喧嘩、不亂動,良好秩序與環境,需要我們共同呵護。(莆田文明網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