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驛站是公共服務便民窗口,溫暖自己,服務他人,發揮志愿服務驛站平臺功能,通過志愿服務驛站項目標準化,制度化,常態化建設,把志愿服務機制建立起來,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專業志愿者組織參與進來,結合鄉村文明實踐中心活動,把志愿服務驛站打造成可復制,可學習的示范點,全力打造志愿服務驛站“三化”,使之成為文明禮儀的好窗口。
建設志愿服務驛站標準化項目。把志愿服務驛站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展驛站標準化建設,確保驛站八有:有定時開放、有定人管理、有場所、有標識、有隊伍、有活動、有檔案、有制度硬核指標。把驛站主要功能定位,提供各領域為民利民便民服務的便民點,緊密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的形象展示點,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推廣志愿服務的孵化點;把驛站建在景區、廣場等人流量大的場所,全力打造以驛站為基點,以周邊為半徑的服務圈,通過為驛站配備一定的物資與設備,把驛站打造成服務群眾真正百寶箱和暖心小屋。
實施志愿服務驛站制度化管理。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驛站建設機制,采取工作日機關單位輪值+周末社團協會輪班方式,按“每半天一班次”在志愿者微信群、志愿云提前發布項目,牽頭單位根據認領情況,制定、發布輪值表并督促落實。該做法得到各單位積極響應,從最初的要我認領到現在的我要認領,實現驛站365天不打烊。驛站考評體系側重對志愿者人數、群眾滿意度、開展活動情況、輻射范圍、團隊凝聚力、團隊文化、宣傳推廣等指標開展綜合測評,對成效明顯、服務水平高、特色鮮明的驛站給予授牌。同時,強化驛站“授后”督導,隨機對驛站開展運行情況抽查和服務暗訪,保證人到崗、心到站、服務到位。
開展志愿服務驛站常態化運作。結合鄉村文明實踐中心,積極探索驛站服務模式,打造鄉村大驛站,重點圍繞倡導文明社會風尚,保護公共環境,維護公共秩序,優化公共服務提升公共文化,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等志愿服務工作內容,積極舉辦驛站工作培訓。開展規定項目培訓,又結合各驛站實際情況開展自選動作培訓,拓展輻射周邊的特色類、延伸式志愿服務活動,建立志愿者保障和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志愿者數量和參與驛站服務的積極性,為鄉村志愿驛站開展活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