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募捐善款到“以商養善”、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多年來,除了“莫文隋”“江海志愿者”等被媒體廣泛挖掘報道的慈善典型外,在江海大地上還有許許多多民間慈善組織,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民間慈善路徑——從自覺到自治, 民間慈善的南通探索,互利共生,慈善的種子會開花。(11月23日《南通日報》)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慈善事業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普遍關注。共享共建,成為南通民間慈善的一大特色。在江海大地上到處都有許許多多民間慈善組織,他們用愛心慈善,演繹著人間大愛,串連著人間真情。溫暖許多人,讓慈善的種子開出絢麗的花。
民間慈善是積小善成大愛的玫瑰花。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常言道:“助人為快樂之本”。每個幫助過別人的人,都會嘗受過幫助是甜甜的味道,幸福的滋味!一個在社會中的人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也離不開幫助他人,和諧社會需要人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善良厚道,心存美好,心存善良,成人之美, 忠人之事是和諧社會的粘合劑。慈善事業是社會保障的重要補充手段,民間慈善群體更是彌補了公辦慈善機構、團體辦慈善機構的不足,使那些特殊的困難群體得到幫助,體現了人間的互助友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民間慈善力量無窮。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孔子曾經說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整天只想著自己,那么這個人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君子。我們所有的靈動,所有的創造性,都在細節中展現。民間慈善組織的活力在于社會性和草根性,而草根體現的是民眾自發、自下而上的,是“我想捐款”式的主動切近,這樣更能喚起人們的共鳴感。政府要想通過強大的組織來完成全面覆蓋社會上所有需要救助的人群是不可能的,這說明草根是社會必不可少的,也是官方背景的慈善組織無法替代的力量。
民間慈善讓愛心流動起來,匯聚人間大愛。這是愛心善意的循環流動,正是這種“你的愛我的愛,天下大愛”,用善意傳遞善意,讓愛心流動起來,只有愛心流動愛心才會鮮活,才能激活更多的愛心接力。現代社會,與人方便是社會文明和諧的要義。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貴在與人為善,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盡量給別人幫助,與人方便與自己方便。小善,雖如“星星之火”,但“可以燎原”。如果人人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溫暖世間的一草一木,讓生命變得溢彩紛呈,讓心靈之花美麗綻放,那么溫暖陽光會更加光彩照人,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莆田文明網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