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圖) 洛江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1月19日訊(通訊員吳珊珊 陳苗羚)今年來,洛江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新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動員和激勵廣大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共繪新時代洛江秀美人文新畫卷。
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選址上充分考慮“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的要求,進駐區公共文化中心,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召集、實訓、展示提供便利的場所。中心活動室設置省、市、區三級同步的云講堂平臺,運用軌道屏幕等技術手段展示文明實踐成果,讓參與者迅速沉浸到文明實踐氛圍中。
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三級實踐網絡日益成型。近日,作為新陣地之一的馬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成揭牌。在實踐所內,志愿者們兢兢業業站崗值班,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服務;另一旁則有村民在打著乒乓球,進行體育鍛煉,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服務群眾的作用。
此外,多個村(社區)也依托原有的資源,建起了各具特色村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其中馬甲鎮永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學習強國線下體驗中心更是入選了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典型案例。
區委文明辦副主任謝思勤表示,“我們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總的導向是堅持群眾立場,點位選取、載體營造有特色,比如虹山鄉實踐站設在虹山鄉風景區土樓文化館,直面景區直面田園,可以輻射服務更多人群,另一方面是宣傳服務有特色,我們首創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程序,用微信讓群眾便利地參與實踐展示成果,唱好主角。”
據悉洛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依托遍布全區的文化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資源而建,圍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推進我區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這一目標,堅持群眾和志愿者兩個主體,構建“一區一中心,一鄉鎮(街道)一所,一村(社區)一站”三級服務管理體系,匯聚四維志愿服務力量。
截至目前,洛江區已完成1個區級、2個鎮級,6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逐步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在搭建陣地的同時,洛江搭建包含理論宣講、社會和法治宣傳、教育服務、文化服務、體育健身服務、鄉風文明建設在內的七個區級平臺,發展多支專業宣講隊伍、宣傳隊伍、志愿服務隊伍等,拓展理論宣傳、普法工作、課后服務、文化惠民、健康科普、體育健身、移風易俗等工作的宣傳服務范圍。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之時,一群“紅馬甲”始終沖鋒在前,他們就是來自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志愿者們。全區共成立各級各類志愿(公益)服務團隊253個,實現機關單位全參與、村居全覆蓋和社會公益團隊組織全納入。同時,積極推動志愿者和志愿活動線上注冊,全區在“志愿云”上注冊志愿者人數31664人,占全區常住人口14.32%,有登記志愿服務時長的志愿者16410人,占志愿者總數的51.82%,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疫情防控、移風易俗、創城創衛、尊老敬老、保護環境等宣傳志愿服務。
“通過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活動,最直觀的感受是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干凈、美麗了,而在志愿活動中通過跟群眾交談,了解到群眾近階段的困難,我們也會針對他們的需求去定制相關的志愿活動,我覺得很有意義。”馬甲鎮機關志愿服務大隊志愿者謝煒玲表示。
下階段,洛江將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戰略,走入田間地頭,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整合統籌“七大平臺”資源和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先進模范、身邊好人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移風易俗作為著力點,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高全區人民群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建設智造生態新城區做出更大貢獻。(洛江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