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明創建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11月12日,黃浦江畔,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不久前,三十而立的浦東連續第六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區)”,文明已逐漸浸潤為浦東最溫暖的底色。
黨的十九大以來,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逐步邁向常態化。廣大城市在“創城”中,治理體系逐漸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強、歷史文脈得到延續、公共服務更加便捷、生活環境愈發美麗,這些無一不在提升著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百姓的生活品質。
文明創建為城市賦能的同時,也讓鄉村舊貌換新顏。
東北黑土地,秋收結束不久,在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解放村,種糧大戶隋春海正忙著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水稻。
近年來,通過種植綠色優質水稻、大棚蔬菜、果樹和花卉,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3萬元。“變化的不只是‘腰包’。得益于文明村鎮創建,如今村里不僅環境整潔干凈,花草樹木也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升。”解放村黨支部書記于剛說。
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錯落有致的農家院、房前屋后綠樹成蔭……從解放村到湘西十八洞村,從安徽滁州東陵村到河北石家莊崗上村,一大批村鎮在文明創建中,改善人居環境、助推移風易俗、完善公共服務。全面進步的農村、全面發展的農民,正在走向新的未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對于文明養成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中央文明辦積極開展“文明家庭祝福祖國”等活動,研究起草全國文明家庭動態管理辦法等工作,引導人們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以千千萬萬家庭的良好家風筑牢社會文明的基礎。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創建文明校園關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年來,中央文明委印發《全國文明校園創建管理辦法》,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展示師生文明風貌和校園文明風采,推動文明校園創建向縱深拓展。肩負教書育人使命的校園,正在成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一扇重要窗口。
文明之花競相開放,行業新風吹遍神州。
三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加強行業指導,強化干事創業的追求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一大批全國文明單位涌現出來,踐行為民服務宗旨、創建單位特色文化,讓愛崗敬業、爭創一流、共創美好的行業新風吹遍華夏大地。
堅持為民惠民理念,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百花齊放、百舸爭流。
如今,文明創建從關心“有沒有”“夠不夠”,到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更注重生活品質、文化供給,更期待優美風景、優質服務,更追求豐富精神生活、和諧人際關系,這是文明創建的題中之義,更是人民期盼的內心愿景。
站上新起點,揚帆新征程。
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將“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確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納入2035年遠景目標,不斷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
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
放眼未來,精神文明建設必將結出累累碩果,凝聚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的磅礴動力,向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