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日照市以優異成績再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11月17日,人民網)
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公布后,自然有地方歡喜,有地方憂愁。告別了前一個階段的“迎檢”,也許有人松了口氣。于是,我們遺憾地看到,某些地方垃圾又開始亂堆亂倒了;小攤小販又把車子擺在了街上,傳單妹又回到十字路口……讓人嘆息的同時,更引人深思:難道有關單位、部門的努力就此付諸東流了嗎?難道文明城市創建就只是“一陣風”,吹過了就算了嗎?
全國文明城市一直被視為最具價值的“城市名片”,因而創城工作受到各地重視。正因為殊榮難得,在創建過程中,各個地方不斷加大創建力度,各項創建工作得到整體推進的同時,容易伴隨功利心的產生,造成“一陣風”搞創建現象。但,文明城市創建只有一種時態--“進行時”。真正的文明創建功在平時,利在長遠。
深以為然,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創”終會有結束的一天,而“建”卻永遠沒有終點。無論哪個城市、哪個人,都不能說自己的文明程度已經達到了無須提高的地步。要知道,人類在進步,城市也需發展,文明程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我們應以更高更好更優的標準,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下,努力把每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階段,把各地文明提升到一個新層次。就要在“后創建”時期繼續保持和發揚創建中形成的好作風,摒棄搞運動、一陣風式的創建,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使創建成為一種常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更重要的是過程,并非目的。創城的成效最終是交由市民來評判,市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否得到了有效解決?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短板是否得到了補齊?群眾素質是否真正得到了提升?凡此種種,反映的是創城真實的實力與水平。因此,與其熱衷于搞突擊,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時。只有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取得良好的業績。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都要落實責任,更要撲下身子辦實事。只有“后創建”時期創建“不滯后”,保有平常心,注重日常歲月“量”的積累,才能達到水到渠成的“質”的飛躍。
要想把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成色更足,就必須摒棄“一陣風”“突擊式”的迎檢觀念。讓文明成為習慣、成為常態,把這項民心工程落地壓實,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春風常在、文明常駐。(鼓樓區委文明辦 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