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設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人民群眾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基礎工程。包括社會治安大防控、突出治安問題大整治、矛盾糾紛大化解、政法隊伍大建設等工作。通過全力打造平安文化、建立健全平安機制、不斷強化平安根基,全力打造平安建設靚麗底片。
全力打造平安文化。建設平安文化,深化平安建設發展的不竭動力。從平安建設的實踐來看,要體現了群眾平安是福文化價值追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意義,新時代要按照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要求,進一步營造氛圍和環境,動員好、組織好、依靠好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平安建設中來,建設平安成果人人共享,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工作新格局。充分發揮群團等社會組織、社會服務管理優勢,加強組織自身創新,完善其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職能,賦予群團組織更多的工作資源和條件,使他們有能力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服務,同時建設平安文化,要大力培育平安志愿者隊伍,動員社會有利資源,通過志愿服務,在人民群眾中組織開展調和矛盾、化解糾紛、幫教幫扶、教育挽救、鄰里守護、傳遞信息等活動,不斷提高平安建設的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
建立健全平安機制。要回應關切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社會問題,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必須加快建設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回應群眾對平安建設的需求,要敢于正視,不回避矛盾,尤其是在維護社會穩定、治安穩定、公共安全領域中,要抓住突出問題,健全完善源頭預防社會矛盾工作機制、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社會矛盾大調解工作機制。要嚴格落實公共安全監管責任,加大監管力度,尤其是要加強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以及環保、交通、防火等的安全監管,防止危害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發生。要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和完善法律法規建設,達到整治一項鞏固一項,實現長治久安。要進一步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民生改善有制度、機制保障。
不斷強化平安根基。有道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用積小安,實現大平安,要逐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范圍,堅持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區域間均衡配置,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縮小城鄉區域間基本服務差距。搭建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要整合綜治、維穩、信訪、公安、司法等相關資源和力量,形成上面千條線,下面一針穿的一體化大綜治維穩工作格局,構建起覆蓋城鄉社區的“四級”平安建設網絡,通過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社會矛盾調節機制,在政策源頭、法制源頭、基層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要按照社會化、市場化、規范化的要求,不斷創新基層群防群治工作新形式,進一步推進警務進社區,完善以公安民警為骨干,以保安員和專職治安員為主要力量,以協警村級、社區組織為輔助力量,構建群防群治平安工作新格局。(大田縣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