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河南鄭州一快速公交站臺內發生了極其暖心的一幕。一位頭戴黃色安全帽、身穿藍色工作服的男子坐在站臺座椅等車。一輛公交車進站時,男子起身后又折返回來,拿出口袋里的白色手套擦拭座椅,不料再次轉身時已錯過了公交車。站務長徐偉芳看到后為男子水杯接滿熱水。徐偉芳稱,雖然他身上有泥土,但淳樸善良。(11月12日澎湃新聞)
為此,引來一片點贊叫好聲。有網友感嘆道: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溫暖了很多人的心。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發現生活當中的美好,也不要總是抱怨這個世界冷漠,其實還是會有人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無論社會怎樣發展,我們還是要相信總是會有溫暖存在的”。這位農民工小小的文明之舉,反映出農民工的高素質,但同時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問題的另一面。擦拭座椅的事,這本來不是農民工的去做的,之所以如此,也反映出農民工的自覺性往往是被逼出來的。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總是以異樣的目光看待農民工,甚至有身份歧視。 近年來,因嫌農民工臟,將農民工攆下車事件多次發生,曾經因車輛空調故障,兩位農民工受凍感冒,自覺戴上口罩,卻被懷疑是“甲流感”而被“民意表決”,一致舉手表決,無情地將農民工攆下車,農民工只好沿著高速路摸黑往家走;因嫌上車的農民工身上“有氣味”,竟趕農民工下車;嫌農民工大包小包拒絕乘坐公交;一公交司機因嫌農民工臟,竟然稱車壞了,讓農民工下車后一溜煙地跑了……
曾經山東德州四名農民工打車,車停下后卻未上車,他們脫掉上衣翻過來鋪在出租車的座椅上才上車,師傅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說因為身上臟怕弄臟座椅。從這一小事中,讓我們看到一群普通農民工們的情懷和美德。看到這些農民工淳樸厚道和境界,農民工能處處為他人著想,對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的呵護,注重社會公德,不讓“自己的一身臟”弄臟的車而自愿自覺脫上衣翻過來墊座。
農民工擦拭座椅的暖心場面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課。農民工是城市的建設者,到處留下他們的足跡,灑下他們的汗水。 試想,假如城市里沒有農民工,我們的城市生活還有一點味道嗎?沒了味道的生活,城市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也許農民工身上確實沒有城市人干凈。他們上車時身上也不可能灑香水,但農民工心靈比我們干凈,沒有農民工的“氣味”也就沒有了城市生活的有滋有味。農民工的“氣味”就是“生活的味道”,是勞動人民汗水的結晶。
為什么我們需要農民工的時候就想著他們的好,不需要的時候就要一腳把他們踢開,嫌棄他們,這也不順眼,那也看不慣,好像農民工一身不干凈。每一個勞動者都是光榮的,每一個職業都是有尊嚴的,都需要保護與尊重的。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說,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農民工,善待農民工,善待農民工就是要杜絕身份歧視,人格歧視,以平等、尊重和人性的眼光關注、善待農民工,剔除我們思想、觀念上的“異味”。 農民工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善待農民工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應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必須徹底清除我們思想上的“狐臭”,消除我們觀念上的“異味”,才能與農民工“氣味相投”,親如一家,社會大家庭才會溫暖和諧。(莆田文明網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