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風文明中,應包括傳承良好家風。所謂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或家族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行動價值準則,良好家風,需要良好家訓來貫徹落實,它是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是先輩留給后人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智慧結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和才能萬事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古往今來,許多名人賢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好家風好家訓的熏陶,他們的言行舉止成為大家爭相學習的典范。比如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的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王氏家訓是:“孝悌為先,忠信為本。惟耕惟讀,恩澤子孫。不奢不侈,顆粒成廩。婚喪從儉,持家以勤”,歷史上第一部顏之推家訓,其更是細分為:孝親、兄弟、擇交、延師、睦鄰、家養、敦行、含忍、報施、救患、教育、節儉等等細則,這些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之家訓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
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一體已經成為國人的共識,家風、家訓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然而,當今社會,世代大家庭的模式已不復存在,傳統家族的規范力量在減弱,新時代要不斷加強家風建設,傳承好家風家訓,讓良好家風在鄉風文明中傳揚。
在鄉風文明中傳揚,就要挖掘整理優秀家風家訓。結合鄉村文明創建活動,安排專人負責家風家訓的收集工作,從宗祠、宗譜以及代代相傳的口頭或文字中收集整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注重與時俱進,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優秀的家風家訓整理提煉、取其精華格言,分門別類歸納總結,以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等方面裝訂成冊。
在鄉風文明中傳揚,就要宣傳弘揚優秀家風家訓。邀請一些好家風傳承者或者是最美家庭的先進典型人物組成宣講隊或鄉村講師團,深入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尤其是中小學校進行廣泛宣傳,注重言傳身教,注重和風細雨,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培養老實做人,認真做好家風傳承,力爭在社會上,全覆蓋立家風、全方位揚家風、全領域用家風。
在鄉風文明中傳揚,就要建立家風家訓傳承基地。在美麗庭院、文化禮堂、青少年活動中心、鄉村公共設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村學校文化墻等場所注入優秀家風家訓的內容,開辟宣傳區域、圖文說明、影視資料等多種形式展現當地家風故事、家訓經典條文,堅持一以貫之,使之優秀的家風家訓成為可見可學可用的有形載體,打造一批最美家風宣傳的村莊、企業、學校。
在鄉風文明中傳揚,就要實施利用優秀家風家訓。要將好家風好家訓鑲嵌到村規民約和相關的鄉村振興文件當中,結合開展諸如好家風、好家訓、好長輩、好模范、清廉家庭、文明單位等評選活動,切實營造良好的家風建設導向,通過實施利用和督查,使之形成中華文化之根的集體認同,推動家庭、社會、國家的和諧發展。(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