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份未來中國的行動指南,繪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圖景,也開啟千千萬萬青年揮灑青春的新天地。(11月5日新華網 )
青年標注時代,時代也給青年提供無限可能。翻閱規劃《建議》全文,對人才的重視躍然紙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青年標注時代,奮斗書寫人生。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要將奮斗的力量匯入到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去,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百年恰似風華正茂,在祖國需要的地方,青春的夢想才能燦爛綻放。規劃《建議》提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那么,文藝、文化、媒體工作者,在燦爛瑰麗的中華文化寶庫遨游,為后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文化創意源泉的同時時,還應肩負起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影視、音樂、動漫、話劇等作品或表演,讓更多國內外人士了解見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燦爛,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張力和創新空間。
每一代人都有追問追尋人生意義的權利,每一代人也都有追問追尋人生意義的責任。與祖國同頻共振,按下個人的“前進建”。在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和社會環境中,新時代的青年當以黃大年為榜樣,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為我國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以創新的勇氣、創業的實干、創造的能力,托舉起新時代中國之命運、中華民族之命運、中國人之命運。
歷史不是虛無、未來不是虛無。穿越歷史時空,穿越驚濤駭浪,中國巨輪正駛入新的遼闊海域,時代的接力棒正傳到當代青年的手上。青年們啊,請務必胸懷強國之夢,永葆赤子之心,保持奮進之姿。在鋪就的新時代畫卷中,以奮斗凝聚共識,激發更多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人生理想、偉大中國夢。
美好的生活需要靠奮斗實現,個人的成功、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無不需要建立在奮斗的基礎上。廣大青年要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