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節約用電、節約用水、不浪費糧食……記者近日在四川、天津、浙江了解到,從小事做起,勤儉節約已經逐漸融入大家日常生活。(11月1日新華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盡管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但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仍然不能丟。我們要把勤儉節約作為家風不斷傳承下去,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珍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倡導全社會人人勤儉、節約、不浪費。
把勤儉節約作為家風代代傳承,首先認識勤儉節約的現實意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面對當前外面的花花世界,有些人經不住誘惑,迷失了底線,忘記了“勤勞”的家風,忘記了“節儉”的傳家寶。為避免有人誤入歧途,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家風的認識,增強家風建設的自覺性,充分認識到樹立勤儉節約家風的現實意義,明白勤儉節約的家風對民風、社風有著強烈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增強勤儉節約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也是當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著力點。
把勤儉節約作為家風代代傳承,其次是家長要帶頭從嚴要求自己。打鐵必須自身硬,正己才能正人。家長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己的家風家教走向,又直接影響著家庭其他成員,尤其子女等晚輩等行為。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要躬行勤儉節約,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當作修身養德、歷練家風的磨刀石,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帶頭抵制“舌尖上的浪費”,帶頭反對貪圖享受、奢靡之風,帶頭摒棄盲目攀比,把“勤儉持家”優良傳統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上去。
把勤儉節約作為家風代代傳承,還要有敢于向奢靡之風說“不”的膽量和勇氣。古人早已說過: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新中國是靠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同時,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也是凝聚民心、激勵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共同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一個重要法寶。因此,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要有敢于向貪圖享受、奢靡之風說“不”的膽量和勇氣,正如人們常說:你有錢,但你沒有浪費的權力。
俗話說得好:身教勝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總能影響孩子。在大力倡導節儉養德新風尚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工作生活中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勤儉節約的家風代代相傳。(南平市委文明辦 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