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隆重開幕。這次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二十年前,當時正值世紀之交,“數字地球”、“數字社會”還停留在概念階段。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看到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欽敏遞交的《“數字福建”項目建議書》后,敏銳察覺到數字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位置,率先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構想,并以創新的理念,跳出原有地理空間局限,全新定義了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內涵與外延、應用的領域與方式。(10月12日央廣網)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達到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7.7%;數字經濟的結構持續優化,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整個數字經濟的比重高達80.2%,推動了我國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讓‘數字福建’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讓人民群眾分享‘數字福建’建設成果。”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對“數字福建”追求的目標要求已然成為現實。20年間,數字化建設已經滲透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的各個方面,從數字福建到數字中國,從技術創新到廣泛應用,數字中國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歷程,呈現出勃勃生機,我國也由此邁進數字化時代。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放眼未來、順勢而為,充分總結“數字福建”建設經驗,作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決策,不僅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站在今天的時間節點,對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之于國家、之于地區發展的重要性,已然形成社會普遍共識,并已成為各地布局競爭的熱點。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數字經濟展現出了巨大的生機活力,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涌現,在助力疫情防控、改善人民生活、帶動經濟復蘇、支持穩定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不久前,我國舉辦的第127屆廣交會整體移到“云端”,近2.6萬家海內外企業參展,180萬件商品在線,數萬個直播間24小時開播……“云開幕”“云巡展”“云帶貨”等活動廣泛應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及5G技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一次集中展示。
唯有奮力爭先,方能不負時代。數字化建設就是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民眾的生產生活質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面對日新月異的大數據發展,我們要抓住歷史的契機,踏浪而行,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步伐,“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的美好愿景成為惠及群眾生活各個方面的生動現實。(莆田文明網 謝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