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兩岸社區交流中心) 晉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10月14日訊 晉安區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社區治理的新模式,將“兩岸融合”理念注入到社區治理中,結合群眾需求,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一是強化聯動交流,搭建經驗交流平臺。緊扣“閩臺融合”理念,建成全國首家兩岸社區交流中心,成立首個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委托全國5A級專業組織“恩派公益”高效運作,并吸納臺灣社工人才參與管理。目前,晉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兩岸社區交流中心)已入駐優質社會組織11家,并與社會建設研究院微治理中心、海峽非盈利組織發展促進中心等47家社會組織或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關系。今年以來累計舉辦各類學術研討、培訓交流70余場,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創新案例評審會,并與省交通廳、省網信辦等多家省級單位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共建活動。
二是吸納臺灣社區治理優秀元素,融入晉安社區治理實踐。在社區治理中吸收臺灣社區治理中“家園理念”“志工精神”“居民廣泛參與意識”等先進的元素,結合我區實際,融合發展成具有晉安新時代文明實踐特色的治理品牌項目,如,茶園街道電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借鑒臺灣社區“鄰鄰長”經驗建立的“梯位長協會”,把社區治理觸角從原先的樓棟延伸到梯位,實現社區治理精細化;壽山鄉石牌村新時代文明文明實踐站借鑒臺灣“社區劇場”經驗搭建的鄉村劇場,把群眾推上舞合中央,滿足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推動農村思想文化工作落地落實;新店鎮新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動“我家小院”特色項目建設,通過“i學堂”“i陪伴”“i綠芽”三支風格迥異的志愿者隊伍,聯合專業社工組織,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公益活動,服務社區居民,不斷創新、豐富基層社區自治模式。
三是加強兩岸社會組織交流合作,提升“三社聯動”水平。堅持以群眾需求導向、社區建設為基礎、社會組織為載體和社會工作者為支撐,建立本地社工、社會組織與臺灣社工、社會組織以及各類服務臺胞、臺企合作交流機制,培育、吸引兩岸專業化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在吸取臺灣社區治理先進經驗元素的基礎上,成功培育孵化“信任社工”“北極星社工” 等本土社區組織和社工人才隊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與社區組織和社工人才為依托,推動社會、社工、群眾志愿者的力量參與社區治理,如,鼓山鎮茶會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福州市信任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村童媽媽聚樂部社區組織合作,搭建社區議事平臺,動員黨員力量和骨干居民建言獻策,激發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 。目前,全區共注冊(備案)社區社會組織338家,持證社工261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同時,成功引進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綜合黨委一、三、五黨建聯盟下屬社會組織179家,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區社區治理共同體,實現社區居民需求“全響應”、志愿服務“零距離”、社區服務“全覆蓋”,增強社區的居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