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供圖:長泰縣人民法院
文明風10月12日訊 2020年6月5日是第49個世界環境日,長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法律志愿服務隊聯合枋洋鎮政府、廈門水務集團在枋洋水利樞紐庫區開展增殖放流。多年來,長泰法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積極參與縣域環境治理工作,為長泰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一是精準個案修復。日前,長泰法院審理的一起污染環境罪案件中,被告人劉某發私設電鍍廠,違規排放重金屬鋅、鉻、鎳含量超標的廢水,嚴重污染環境,因被告人自愿繳交生態修復資金并確有悔罪表現,法院予以從寬處理,判處被告人劉某發有期徒刑八個月,并繳交生態修復資金25萬元。案件審結后,長泰法院聯合縣檢察院、生態環境局使用被告人繳交的修復資金及時委托專業環保公司依法處置電鍍廠內遺留的化學品原料、危廢物品、受污染土壤等,防止持續環境污染。據統計,2019年長泰法院共審結了生態環境犯罪9件,有力地打擊和震懾了破壞環境行為,并籌措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資金51.2萬元,并精準用于生態修復、補植增綠等項目。
二是多樣替代修復。除了當日增殖放流,累計投放鰱魚、鳙魚、草魚等多種類魚苗80余萬條外,長泰法院還在長泰文廟異地種植成片的生態修復林,包括香樟、紫荊、火焰木和桂花等多個品種,并支持6個鄉鎮生態綠化、護堤修繕等項目,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是生態宣傳調研。近日,長泰法院、枋洋鎮政府還與廈門大學簽訂關于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的橫向科研項目簽約,將委托朱曉勤教授、李天相博士及其團隊以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為樣本,就水利開發利用與庫區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等社會治理和司法運用問題進行研究,在理論與實證調研基礎上形成可行、有效的調研報告,以期為我國生態行政司法工作建言獻策。還通過與華僑大學法學院聯合舉辦“公益訴訟理論與實務高端論壇”,3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法官、檢察官齊聚長泰,深入研討生態領域公益訴訟理論和實踐問題。干警參演的“生態+法治”專題MV《我們都是追夢人》獲得全省法院“壯麗70周年”優秀微視頻征集活動二等獎,并入選“學習強國”平臺,生態微電影《守護春色的衛士》獲得全國法院微電影評選十佳提名獎。
(通訊員:長泰縣人民法院 梁木彬;長泰縣委文明辦 許淵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