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接到農村老家一長輩的電話,家族要在“中秋”期間舉行一次祭祀祖宗的宗親活動,希望在外工作的親房都能抽空參加。于是,利用假期,筆者也回了一趟農村老家參加祭祀。
祭祀當天,村里來了本家100多人,十分熱鬧。祭祀過程中是在山上,焚燒香蠟紙錢、燃放煙花爆竹,到處都是濃煙,周圍雜草叢生,一不小心就會引發(fā)火災。祭祀少不了要帶祭品前往,塑料袋、飲料瓶、包裝袋滿地都是,整個祭祀結束后,也沒有人及時將垃圾回收,容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
時下,一些農村地方在一些重要日子開展祭祀活動,緬懷先人,本無可厚非。但是,農村祭祀活動出現不文明現象并不鮮見,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此,筆者以為:倡導農村文明祭祀方式尤為迫切。首先,要重在宣傳引導。各地雖提出了文明祭祀的倡議,但單靠張貼一紙倡議書來規(guī)范、引導文明祭祀,難以實現。要選擇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文明祭祀方式加以宣傳引導,采用環(huán)保、低碳的方式寄托哀思,比如敬獻鮮花、播放音樂、種懷念樹以及舉辦家庭追思會等,既不失傳統(tǒng)又文明環(huán)保。其次,農村干部應當自覺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和帶頭人,引導和帶動群眾自覺以文明環(huán)保形式進行祭祀,還可以通過開展“文明共祭”等活動,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文明新風尚的形成。最后,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力量監(jiān)管、教育督促到位,做到山上焚燒點位有人管、垃圾打掃有人清,要發(fā)揮基層組織力量,把環(huán)保教育、安全教育、餐桌教育送達每家每戶。
總之,必須把文明祭祀當作一項長期性任務來抓,建立健全長期化、常態(tài)化的工作機制,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在倡導破除陳規(guī)陋習的同時,不斷讓環(huán)保意識、節(jié)約意識、文明意識深入人心,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文明祭祀自然水到渠成。(上杭文明網 蔡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