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昔日中秋,在丹桂叢中,飲酒賞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團團離海角,漸漸入云衢”……9月26日下午,筆者所在的小區組織了一場溫馨而詩意的朗誦活動,“走向小康,詩意生活”中秋詩會把節日與傳統文化結合,讓小區居民與中秋深情對話。
中秋臨近,今年的中秋氛圍并沒有因為疫情而顯得廖寂。各地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同時,確保市場供應充足、物價平穩、城市運行的安全有序,市民群眾也在積極籌備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迎接傳統中秋的到來。
一方面,這個節日是我們的傳統佳節,家國情懷,盡在這個美好的節日中。再加上今年的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大家覺得今年的中秋更加不尋常。即便是中秋還沒有到,基層群眾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營造濃濃的中秋節日氛圍了。
另一方面,要過好中秋,品味傳統文化也是節日本義。中秋不僅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更有源遠流長的底蘊。“中秋”一詞,早見于《周禮》。早在魏晉時,中秋就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中秋真正盛行,是唐朝初年,《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如今,國家更是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幫助每個華夏兒女對于傳統中秋引起重視,讓更多人從這傳統文化節日中尋找到屬于“我們的節日”賦予的情懷和自信。
中秋也是豐收的節日。我國民間就有“盡收桂芝慶豐年”之說。中秋不是單純的吃月餅、闔家團圓,它更是辛勤勞動的農民莊稼成熟的豐收時節。按照常理,中秋最快樂的莫過于全家人聚在一起,嘮著家常、喝著茶、吃著月餅,說說笑笑,共度佳節中秋節了,可是,遠在他鄉的孩子們回來了,如果家里正忙,一樣需要帶孩子下地幫爺爺奶奶收獲水稻、芝麻、摘花生等。讓汗水伴著中秋,這樣的節日,對親情是一種烘焙,對責任也是一種歷練。
海內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中秋,巧遇國慶節,喻示我們國家民族大團圓,國泰民安,老百姓生活越過越圓滿。尤其是經歷過了疫情的磨礪,今年的中秋更加不一般。因此,中秋節作為團圓的節日,歡樂祥和是必不可少,疫情防控還是要注意,大家圍繞中秋節,朗讀中秋的詩詞,回味中秋的美好,銘記防疫責任,感悟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讓中秋更加美好無窮。
文明中秋月更圓,防疫責任隨身帶。隨著跨省旅游的放開,今年旅游度中秋的也定然不少。在這樣一個節日中,切不可忘記,帶著文明過中秋,一定要用行動,遵守各地的防疫要求,為中秋和國慶堅守崗位的人獻上一份節日的祝福,共同感恩他們為了社會的祥和付出的努力,大家只有不忘用文明去回贈他們,用真摯的感恩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這樣的中秋,才更加富有節日味。
獻禮中秋,責任與詩情共一色,如此,“我們的中秋”更美好!(晉安區文明辦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