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臨近,各地月餅生產和銷售火爆,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大環境下,今年的月餅流行起“節儉風”、“瘦身”運動和“輕裝”風格,也成為商家營銷、朋友圈曬餅的熱點。(據9月21日央廣網)
近年來,消費者在月餅上的選擇更加多元,不僅有了流心、冰淇淋、冰皮等新式口味,也在包裝設計上更加別出心裁,出現了鐵盒、刺繡布藝和雕花木質盒等精致包裝。商家通過喧賓奪主的過度包裝讓月餅身價暴漲的現象已經是老生常談,這種方式存在背離民俗文化的傾向,為垃圾分類工作加重負擔,助長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隨著國家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少地方的月餅開始“減負”,興起一股“節儉風”。為讓月餅更好地輕裝上陣,還需要各方合力,練好“內功”。
商家要練好環保和文化的“內功”。要積極響應“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在月餅的包裝上要更加綠色簡約,采用環保的材料。在設計上注入文化內涵,積極與文創公司合作,通過在包裝上附上名家的經典詩詞歌賦、中秋節傳統習俗、古風插畫等形式,讓包裝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載體,進一步帶動國學文化學習熱潮。在月餅的口味研發上要更貼近當代人的飲食需求,推出低卡低脂的月餅,讓群眾吃的健康,吃的放心。
政府要練好宣傳引導的“內功”。宣傳部門要積極幫助商家推介有文化內涵的月餅產品,打開銷路。制作一批公益廣告,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樹立正確消費觀,不盲目追求花式月餅,購買性價比高的月餅,而不是一味追求包裝奢華、價格昂貴的月餅,要把品嘗月餅當作文化民俗的體驗而不是一次攀比。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管,針對月餅的定價、包裝等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明確包裝的標準,嚴厲打擊行為月餅市場上出售高價月餅的行為,讓月餅市場更加規范有序。
品嘗月餅,是中秋節的“必備儀式”,相信通過行業的自律、理性的消費選擇和有力的監管,能讓月餅回歸“本味”,卸下負擔,真正做到輕裝上陣,群眾也能更好地享受中秋的儀式感。(涵江區委文明辦 陳熒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