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朋友展示“光盤”標語。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的這首《憫農詩》,千年不衰,歷久彌新。這首詩告訴我們,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近日,記者探訪發現,新學期以來,福建平潭各幼兒園、中小學等學校紛紛踐行“光盤行動”,推出“光盤”新舉措,給孩子們上起“糧”心課,反對鋪張浪費,讓他們爭當追“光”者。
城關幼兒園新舉措:“光盤亮燈”不浪費
“今天我光盤啦!我的號數亮起了藍燈”“老師,我今天沒有剩飯,請幫我亮燈”……18日11時,在城關幼兒園的中班教室內,有的小朋友吃完午餐,自己來到班級里的“光盤請亮燈”一角,按下對應座位號的藍燈;有的小朋友請求老師幫忙“亮燈”,表示自己已經“光盤”。
“推出‘光盤我亮燈’的舉措,鼓勵孩子們踐行‘光盤行動’。現在,小朋友就餐時基本都會吃光光,沒什么剩飯剩菜了。”城關幼兒園副園長李曉淋說。
當天,中四班小朋友楊翊杉率先“光盤”并亮燈。記者看到,她的餐盤很干凈,連飯菜和湯水都被一掃而光。“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幼兒園吃飯我都會‘光盤’,希望越來越多小朋友像我一樣成為‘光盤小使者’。”楊翊杉說。
“光盤我亮燈”是城關幼兒園開展‘光盤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具體舉措之一。除此之外,幼兒園還制作了“光盤行動宣傳小天使”視頻,加強厲行節約宣傳。同時,教師志愿服務隊還前往街道各餐廳,分發倡議書,向餐廳的客人講解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弘揚傳統美德。開展‘光盤行動’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懂得了愛惜糧食的意義,同時也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學會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李曉淋說。
平潭賽爾雙語學校有花樣:貼紙獎勵像集郵
“老師,今天我‘光盤’了”“很棒,來,老師獎勵給你一枚新貼紙”……16日下午5點許,在平潭賽爾雙語學校小學部餐廳內,班主任老師為幾名“光盤”的學生粘貼上一枚枚“文明使者”的貼紙。這是平潭賽爾雙語學校在新學期為激勵學生“節約糧食、拒絕浪費”而推出的一項新舉措。
“每天午晚餐發放兩枚‘文明使者’貼紙給‘光盤’的孩子,每周將對集齊10枚的孩子在下周的升旗儀式上和學校的微信公眾號進行表揚。目前,‘文明使者’貼紙已發放了近2000張。”賽爾雙語學校小學部副主任王澤宇表示,現在學生就餐的不文明現象明顯減少,他們還把“光盤”知識帶回家,不僅要求自己飯后餐盤里沒剩菜剩飯,也與家人一起響應“光盤”。
四年級(1)班學生林靖鵬已收集了11張“文明使者”貼紙,當天,他還是當天的餐廳大隊委督查員,監督同學們的用餐“光盤”情況。“這個活動很像集郵,每次吃完就感覺特別光榮。作為當代小學生,我們必須節約每一粒糧食,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奉獻社會,做好榜樣。”林靖鵬說。
福建師大平潭附中重引導:“三節”教育樹新風
無獨有偶,平潭中學也在積極倡導“光盤行動”。18日,記者來到福建師大平潭附中食堂發現,食堂墻壁立柱上粘貼著“飯菜不浪費”“盤中餐苦當記住”“珍惜莫蝕”“節約好比燕銜泥”等標語,提醒學生們要節約糧食。
當天午餐時間,不少學生們享用完美食后,都會把空餐盤送到指定區域,一旁還有學生志愿者進行監督。
高一年(1)班學生翁瀟然在校擔任志愿者,監督學生日常就餐的“光盤”情況。“現在,‘光盤行動’成為一種風氣,很多學生都積極踐行,吃多少就點多少、拒絕浪費糧食。”翁瀟然說,“光盤行動”不僅能節約糧食、低碳環保,還能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記者了解到,福建師大平潭附中一直堅持“節水、節電和節糧”的“三節”教育,并通過主題班會、新生手抄報比賽、新生海報比賽等方式進行推廣。同時,學校也充分發揮學生志愿者的監督作用,當發現學生有剩菜剩飯現象,及時對其勸導說明,讓學生們養成“少拿少取不挑食”的節約意識,不做“剩男”“剩女”。
“接下來,學校還將開展以‘光盤行動’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呼吁同學們厲行節約,樹立文明之風。”福建師大平潭附中團委書記黃飛萍說。(平潭時報記者 馮榮/文 陳瀾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