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4日訊(通訊員 劉心宇 江瑞鑫 文/圖)九月的荔城,綠樹成蔭,絢麗多彩,大街小巷彌漫著文明新風。連日來,荔城網格員主動放棄下班及周末休息時間,以堅定的信心、臨戰的狀態、扎實的舉措,全力以赴做好文明創城各項迎評服務,全面配合創城工作持續深入有效開展,決戰決勝創城“大考”,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網格力量。
網格員撿拾衛生死角垃圾 劉心宇/圖
定點包段 志愿服務助創建
在西天尾鎮后黃村,網格員蔡正忠忙碌地穿行在一座座老宅間,撿拾衛生死角里的煙頭等雜物。他身穿藍色馬甲,左手提垃圾袋、右手持拾物夾,在太陽底下揮汗如雨。
在荔城,這樣的“藍色背影”不勝枚舉。據了解,荔城區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與環境衛生整治有機結合,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定點包段助推創城”活動,將城區主要道路劃分為若干區段,全體網格員與志愿者們按照定點包段共同參與衛生保潔,拿上鋤頭、鏟子、掃帚等工具走上街頭,你撿一根煙頭我拾一張紙屑,確保城區道路整體清潔。
同時,荔城網格員還圍繞創城測評體系要求在各自網格中加強巡查力度,確保不遺漏一處死角,不留下一個盲區,特別是對在小區內發現的綠化帶樹木干枯、住戶門口亂堆亂放、陳舊破損條幅等問題,能解決的當場協調解決,不能解決的拍照上傳至網格平臺,由平臺及時流轉至相關部門督促整改。
“雖然我撿起的只是一個煙頭,但是咱們還有200多個網格員同胞和兩萬名志愿者,每人解決一個小隱患,城市就會變得更好!”蔡正忠提著滿滿當當的垃圾袋說道。
網格員向商家宣傳“文明餐桌”理念 劉心宇/圖
文明餐飲 傳承傳統美德
“老板,你把餐桌椅擺在這外面,不僅影響群眾出行,還會在地上留下油漬,影響市容!”在拱辰社區,網格員蔡慧群正在對餐館出店經營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勸導。
民以食為天,餐館能否合規經營不僅與群眾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也關乎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在拱辰街道的巷子里,小型餐館可謂是星羅云布,“多、小、散、亂”的特點使他們成為了管理盲區。為了提升小型餐館治理水平,延伸創城“觸角”,荔城網格員在鎮街干部、綜合執法人員的帶領下,采取定時定點巡查方式,開展轄區餐館經營環境整治行動,對店內油煙凈化器、后廚進行了細致地檢查,對出店、占道經營情況進行嚴詞勸導。對于違規且屢教不改的商戶,執法人員將依據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進行處罰。
如果說餐館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煙火氣息,那么餐桌文明更是社會文明的縮影。在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荔城網格員積極向轄區餐飲從業者和用餐群眾宣傳以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文明餐桌”理念。“這些應該夠吃了,如果不夠可以再加菜。”“吃不完可以打包帶走。”……商戶在客人點菜時善意提醒,服務員主動建議消費者飯后打包。在網格員的積極宣傳下,越來越多的餐飲從業者也加入營造餐飲文明、綠色消費氛圍的隊伍中,“光盤行動”變成“全盤覆蓋”,讓崇尚節約成為荔城新風尚。
網格員規范市場攤位經營 劉心宇/圖
交通共治 提高文明出行意識
“開展道路交通整治后,既提高了行駛效率,又保障了交通安全”“以前每逢高峰期,交通擁堵,現在秩序好了,孩子上下學,我們家長也放心了許多”……談到創城期間道路環境的改變,鎮海街道的居民紛紛點贊。
為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確保中心城區主次干道和消防通道的安全暢通,近段時間以來,荔城網格員與交警大隊、聯防隊員、社區志愿者積極聯動,走上十字路口、校園周邊等易擁堵地段,對違停、逆行、行人不走斑馬線等違規行為進行勸導、糾正。同時,網格員還積極參與荔城交警大隊組織開展的業務知識培訓大會,提高合成共治能力和工作效率,建立網格化微信群,將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照片發送到群內,由對接交警進行核實、監控比對,確認后錄入系統。
此外,對于屢屢違法和不聽勸說的駕駛人,網格員配合相關單位將其錄入誠信系統,列入誠信黑名單。經過一番整治,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有了包括荔城網格員在內的所有創城參與者每天辛勤地付出,細致入微的行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細小問題,涓涓細流,匯成了美荔之城的文明新風,讓文明城市理念在莆陽大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