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是一座既具古老文化氣息、又富現代文明氣質的城市。城中有海,海中有島;島上白鷺翱翔,城內四季如春,展現出一幅山河湖海緊密相擁、產業高速發展、生態宜居宜業的美麗圖景,是不可多得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絕佳范例,而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馳而不息、持之以恒的文明創建實踐。
廈門是中國城市文明建設的樣板。廈門文明創建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打造排隊上下車、“無飲食車廂”、“輕語車廂”、“暢行車廂”等文明乘車品牌;開展禮讓斑馬線創新實踐,從機動車禮讓行人開始,向機動車禮讓、行人文明過馬路升級,禮讓斑馬線規范率達到99%以上……不僅顏值高而且內涵好,無論是生活在廈門的市民,還是行走于廈門的過客,對此無不感同身受、有口皆碑。
廈門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愛心城市。走近社區,嶄新的愛心屋在全市各區各街道“開張迎客”,一批殘疾人上崗就業;烈日下,環衛工人走進愛心驛站喝水歇腳,執勤的交警、奔忙的快遞員、送餐員等各類戶外勞動者也有了落腳休息的地方;困難群眾家中來了結對的“親人”,幫扶的黨員干部時常登門噓寒問暖,留下一張張“愛心聯系卡”……“愛心廈門”一直溫暖著市民和建設者的心。
廈門有一支不斷壯大的志愿隊伍。人人熱心參與志愿服務,個個主動投身文明創建,“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在廈門蔚然成風。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后,志愿者隊伍更成為保障生產生活秩序的關鍵力量。各地文明實踐所(站)組織文化旅游志愿者、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等參與文明引導、義務消殺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為這座旅游城市一道獨特的美麗風景。
文明創建法治模式備受各界推崇。2017年廈門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文明法規《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廈門市現行99部地方法規中,涉及社會文明建設的就達83部;廈門市委文明辦還推動出臺《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推進社會文明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立法護航、德法并舉推進文明創建的創新實踐,增進了市民文明自覺,提升了社會文明水準。
高顏值高素質文明廈門魅力無限。文明鷺島,春風四季。廈門始終堅持把文明創建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與時俱進推進“公筷公勺,拒食野味”、“全民健身,文明同行”等常態化文明創建活動,倡導綠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導市民共建美麗家園、創造美好生活,增強了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推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也讓這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處處春風蕩漾、活力無限。(泉州市文明辦 秦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