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反感和擔心是受訪者觀看“大胃王”吃播的主要感受,62.1%的受訪者認為“大胃王”吃播傳播不健康的飲食理念,98.1%受訪者直言會取關(取消關注--網絡用語)、抵制浪費糧食的吃播。(2020年8月31日央廣網)
如今,網絡上出現一種以“吃播”為職業的群體。他們為了吸引流量,謀取個人利益,對著鏡頭一通“湖吃海喝”,自傷不說,還引領了極其不好的社會風氣。所謂的“大胃”,很多是吃完催吐,為制造噱頭、吸引流量而為,浪費了很多食物。這類“網紅行為”與傳統勤儉節約美德背道而馳,正在被一些無知的人爭相效仿、學習,影響極其惡劣。
食不過佳,充饑則可;身不過華;遮身則可。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不能棄之,何況要明白,在糧食充足的時候也有可能發生糧食危機,而這是很多人忽略的真實處境。今年7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 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中指出,全球面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6.9億人面臨饑荒,其中亞洲的饑餓人數最多,非洲的饑餓人數增長最快。由此可見,糧食危機與人類共生共存,如影隨形,依舊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只不過我們有幸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國家。
吃是為了健康和享受,而不是為了糟蹋身體和獲取打賞。我們要還原“吃”以本來面目,這是全民健康的基礎。對于央視批評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一事,斗魚、抖音、快手相繼做出回應,平臺在第一時間按違規程度進行處罰。這無疑值得肯定,但也值得反思。厲行節約有必要從制度上加以約束,才能落到實處。對于用戶創作中有暴飲暴食,以假吃、催吐、宣揚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為,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整治,給予刪除作品、關停直播、封禁賬號等處罰;堅決反對餐飲浪費,倡導勤儉節約,引領大家合理膳食,杜絕浪費。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唯有細水長流,遇災方能不愁。國家從一窮二白行至今日,靠的都是歷代先輩們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才有累積起來了較為富足寬裕的社會財富。老一輩人曾經一件睡衣反復補,穿了一輩子,舍不得扔;粗茶淡飯、一針一線皆用之有度。他們不是吝嗇,因為有多少人在生后把畢生積攢的錢款全部捐給了國家……
餐桌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縮影。人類文明要走得長遠,就必須深刻地意識到“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節約糧食人人有責,節約糧食人人有利。讓厲行節約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每個人都養成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樹立節約資源、節約糧食的意識。(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