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把勤儉自強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在群眾性文明創建系列活動中,不能一邊喊著弘揚美德、勤儉節約,一邊鋪張浪費、盲目攀比,要讓勤儉節約成為市民共同道德選擇,伴隨自己的人生,永遠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營造勤儉節約濃厚宣傳氛圍,重在實踐主題黨日活動。各級黨委和各黨總支、支部要充分利用主題黨日、理論學習、傳統教育、學雷鋒主題實踐活動等方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提倡愛糧、節糧風尚,重拾節儉情懷,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正氣。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勤儉節約今天,需要把這一傳統美德進一步發揚光大,將勤儉節約作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切實開展好節儉養德市民節約行動,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移風易俗,崇尚節約,拒絕浪費社會文明新風。
踐行勤儉節約主題實踐活動,重在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在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中,加大了勤儉節約的宣傳引導,類似于光盤行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但還應該看到,過度消費的情況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大操大辦、盲目攀比的落后觀念在個別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儉以養德的情操尚未真正完全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從反對“舌尖上的浪費”做起,舉一反三,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制度規定,勤儉辦一切事業。節約每度電、每張紙、每滴水,倡導綠色辦公。嚴格經費管理,杜絕公款浪費。加強機關食堂管理,少量多次、節約餐飲,倡導光盤行動,引領文明用餐新風尚。通過廣泛性地開展節水、節電、節約錢物等活動,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形成勤儉節約良好社會風尚,重在市民廣泛共同參與。勤儉節約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只有落實到生產建設各個領域,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才能轉變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物質力量。而這樣一個過程既離不開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更離不開全體市民廣泛參與。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把群眾發動起來,讓群眾參與進來,使群眾成為全民節約行動的主角。厲行節約、拒絕浪費很多時候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行動,重要的是從節約“一粥一飯”的點滴小事做起。如果大家能夠將勤儉節約變成道德自覺,身體力行地行動起來,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就會將涓涓細流匯成江海,續寫出勤儉節約傳統美德的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