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31日(通訊員楊新風)近年來,薌城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緊扣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以落實我區“五個著力、五個三”黨建工作體系為抓手,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八項行動”,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描繪出一幅薌城“產業興、生態美、社會穩、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一、黨建帶項目 蕉海明珠“產業興”
在薌城近郊的珠里村,這里是林語堂的家鄉,有著深厚的人文資源。薌城區依托中心城區優勢,在珠里村規劃香蕉海項目建設,植根語堂文化、開發近郊旅游、拉動休閑消費。2019年農業總產值1973.24萬元,其中香蕉總產值達到1578.6萬元。如今,在珠里村黨支部帶動下,全體村民共同努力,煙斗湖、孝廉文化廣場、林語堂宗祠等景觀不斷提升。珠里,從連綿蕉海里走出了創業新路,走出了小康大道。
二、黨建凝民心 園坑描繪“生態美”
園坑村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組織聚力辦大事、精準發力強優勢,文化助力添動能”三大優勢,建設美麗新園坑。堅持把黨旗插在鄉村振興建設一線,廣泛調動黨員積極性,全力推進舊村改造、裸房整治、公廁革命,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組織種植園坑優勢農業“黃金果蔗”,帶領村民走上綠色增收之路;規劃建設林孔著文化公園、初心記憶館等項目,以文化助力提升鄉村旅游和鄉風文明,激發園坑鄉村振興“新活力”。
三、黨建興機制 構筑松洲“社會穩”
浦南鎮松洲村,這里坐落著一座全國最早的書院--松洲書院。松洲村黨支部將鄉村自然風光與生態河道建設相結合,投資約370萬元,對村口至書院沿路景觀及水系進行提升改造,打造生趣盎然的珦筆湖。傳承弘揚千年書院“忠信傳家、文行鄉風”寶貴的精神財富,發揮老人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力量,積極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松洲,書香飄逸,鄉風和睦。
四、黨建聚鄉賢 醉美雙溪“百姓富”
雙溪村一半以上人口外出經商,其中不乏富而思源的鄉賢。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群眾號召力,引領鄉賢回報桑梓,為村里捐資1800萬元。2019年,由鄉賢捐資、村黨支部監管的雙溪大食堂建成并投入使用,為全村267名6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這樣的“人民大食堂”在全省范圍內也是首例。同時,雙溪引入“雙溪縵谷”文旅項目,打造聚落民宿休閑文化旅游,既盤活了群眾的閑置房產,也讓村財收入逐年遞增,村人均收入達6.5萬元。如今的雙溪村,新村建設、村道改造、文化廣場逐步實施,鄉風鄉貌煥然一新。
薌城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帶領群眾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八項行動”。2020年薌城區“八項行動”預計投資2.88億元,推進97個項目建設,打造19個示范村。讓廣大群眾暢享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新生活。組織強則鄉村強,組織興則鄉村興。如今的薌城,百村爭鳴,百業俱興,一座座美麗鄉村繪出的多彩畫卷正徐徐展開!(薌城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