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福建省莆田市,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已經成為城市文明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為進一步發揮志愿服務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連日來,莆田多地開展一系列走實又走心的志愿活動,志愿者用真誠的笑容、周到的服務、質樸的行動營造莆陽城里美好生活的氛圍,為城市文明注入源源不斷的鮮活力量。
關愛勞動者 行動傳真情
北岸媽祖公益組織開展夏日送清涼志愿服務活動
北岸媽祖公益組織開展夏日送清涼志愿服務活動 圖片來源:美麗北岸微信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奉獻;不計辛勤付出,只為讓城市更美好。8月18日,北岸媽祖公益組織攜手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聯合開展夏日送清涼志愿服務活動,為環衛工人、執崗交警送去防暑降溫物品,帶去一絲清涼。
當天上午,志愿者們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將一箱箱的礦泉水、喜多多、面包、藿香正氣水等防暑降溫物品有序搬上車,準備前往轄區各鎮進行送清涼。在緊密籌備一番后,志愿者們兵分幾路,分別為環衛工人、執崗交警送去物品和問候,提醒他們高溫期間要注意身體健康與安全,及時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北岸媽祖公益組織開展夏日送清涼志愿服務活動 圖片來源:美麗北岸微信
眾所周知,戶外工作者的奉獻和付出讓城市更加整潔、美麗。尊重和善待這些高溫下的勞動者,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與關懷,也是一座城市文明進步的體現。
媽祖公益志愿者陳秋治表示:“連續幾天高溫,看到環保工人、交警都辛苦在崗位上,我們這次組織了這個活動,主要是給他們送清涼解暑的東西,讓他們更好地安心工作。”
此次活動,媽祖公益組織和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積極踐行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共送出礦泉水、喜多多、藿香正氣水等約100件,面包約200余個,成為炎炎夏日下,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注入力量。
公益輔導班 為童年添彩
8名教師志愿者送教仙游鄉村公益輔導班
暑期公益輔導班又開班啦!今年是仙游縣賴店鎮岐山村的公益輔導班開辦第4個年頭。
據了解,今年公益班里迎來了8名志愿者教師,其中3人是在讀研究生、2名是在職教師,還有3人是大學生。公益輔導班里的軟硬件都提升了。
仙游縣賴店鎮開辦小學生公益輔導班 圖片來源:仙游今報
今年輔導班開班時間自8月10日至8月25日,共40多名學生參加,除了本村孩子外,附近村的孩子也報名參加。這一特殊班級里如今又添置了許多物品,如電子琴、投影儀,以及各類健身器材,如足球、五子棋等等。孩子們在這里,寫作業有教師志愿者輔導,做作業之余還有書法課、國學課、音樂課等,圖書角里還有豐富的圖書可供閱讀。
孩子們在班級里看書學習、寫作業。圖片來源:仙游今報
“社會各界對輔導班都很支持,有送水、送牛奶的,也有捐書、捐投影儀的……輔導班硬件條件一年比一年好。”志愿者鄭玉尾告訴記者,不僅硬件提升了,公益班還迎來駐軍部隊官兵、民警、醫生以及大學教師等,前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衛生知識普及,以及文學講座等,進一步拓展了鄉村留守兒童的知識面。
今年受疫情影響,公益輔導班原來計劃停辦,然而村民們要求開班的愿望強烈,經申報后開班。開班也得到了賴店鎮的大力支持,該鎮黨委書記何輝在要求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積極協調防疫物資。
開班以來,志愿者們每天對場地進行消毒,對參加輔導的每一位同學進行測溫和登記,并備有各類防疫物品。
愛心理發師 情暖老人心
城廂“一元理發”志愿服務常態長效開展助力創城
眼下,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為進一步打造文明城市創建的“美麗風景”,城廂區“一元理發”志愿服務用品牌匯聚正能量,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常態長效開展,為美麗莆田添彩。
8月25日上午,東南網“閩善行”記者來到愛心理發店內看到,愛心理發師忙著為老人修剪頭發,老人們正一邊有序排隊登記信息、一邊閑聊打趣……一片熱鬧和諧的景象。
愛心志愿者幫老人修剪頭發 圖片來源:東南網莆田站
“只花了一元錢,但剪得一點也不比二三十元錢的差。”正在理發的老人向東南網“閩善行”記者笑著說,每次過來理發,愛心理發師總是很耐心地幫他們修剪頭發,雖然僅交的一元錢也用于資助其他公益類志愿服務,但理發師們的服務態度依然熱情十足,讓人感到暖心。
“五年多的時間里,交到了不少‘老朋友’,也讓店里增添了許多歡聲笑語。”來自建煌理發店的愛心理發師葉建洪告訴記者,每個周二,都會有10多名老人來店里理發。
“自參與這項志愿服務以來,周邊的老人總是喜歡到我這里來理發,這個公益事業做得很有意義,我也將繼續為老人服務,希望有更多的理發師能夠加入公益服務的行列中來,把‘一元理發’項目越做越好!”葉建洪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熱心奉獻的志愿者們正在成為莆陽城里一個個溫暖鮮明的符號。群眾的需求在哪,志愿“紅”流到在哪。據介紹,在今年年初的疫情“大考”中,為了讓一線疫情防控人員更好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在城廂志愿之家、城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閩善行服務總站的聯合組織下,愛心理發師還主動奔赴一線為疫情防控人員義務理發,支援一線“戰士”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戰疫”工作中,用特殊的方式共同抗疫。據統計,今年以來,城廂區愛心理發師共為老人服務超過1000余次。
老年人登記信息 圖片來源:東南網莆田站
據了解,“關愛老人·一元理發”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敬老愛老志愿服務活動。該項目從2014年開始,每周二上午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單剪、單理”的一元理發服務,每位老人需在理發前出示身份證、填寫服務對象記錄表,并往捐款箱里投入一元錢,而這一元錢收費也會集中用于其他公益類志愿服務項目,讓愛心循環,傳遞文明。
此外,為了持續拓展志愿服務的內涵,“關愛老人·一元理發”志愿服務項目借助網絡信息化技術,與2018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閩善行”強強聯合,通過資源整合,在老年人、志愿者、各類專業化志愿公益組織之間架設起無障礙交互橋梁,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服務,提高志愿服務效率。
垃圾不落地 文明在手中
莆田媽祖文化研究院開展環境保護志愿活動弘揚新風尚
為助力媽祖故鄉高質量蟬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營造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公共文化場所,8月20日,莆田媽祖文化研究院聯合莆田文峰天后宮、中華媽祖十音八樂團等志愿服務大隊,開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環境保護志愿服務活動。
莆田媽祖文化研究院開展“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環境保護志愿活動 圖片來源:湄洲日報
活動現場,志愿者們手持掃把、拾撿夾、簸箕、垃圾袋等工具,對媽祖研究院文化廣場及東巖山公園周邊的煙蒂、飲料廢棄瓶、紙屑、果皮雜物等垃圾進行清理,并向游客及附近居民發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手冊、垃圾分類宣傳單等。
弘揚媽祖精神,倡導文明新風。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喚起市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對美麗莆田的共同愛護,吸引了周邊不少市民主動參與,路過游客也紛紛為之點贊。志愿者林曉迪是天津財經大學的在校學生,利用暑假參與媽祖志愿服務,為家鄉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她覺得非常有意義。
據悉,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志愿服務支隊所屬的15支志愿服務大隊自今年5月份組建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多次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創建活動,爭做新風尚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身穿“紅馬甲”活躍全市大街小巷,成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