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可恥,節約為榮。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強宣傳教育,加強立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糧”言要謹記,“剩”宴需拒絕,把文明之風吹上餐桌。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從一個農業大國,發展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老一輩革命家從“吃不飽、餓肚子”的歲月中闖出來的,是一代代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換來的。然而有些地方,鋪張浪費依舊靡然成風,這不僅有悖于個人美德,而且脫離我國國情。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下,全世界有6.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拒絕“剩”宴刻不容緩,這需要從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同時加大宣傳教育、立法監督,才能標本兼治,才能把勤儉節約的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吹上每一張餐桌。
拒絕“剩”宴,要以點帶面。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份材料上作出批示,各種浪費現象令人痛心,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厲行節約,首先要抓住“關鍵少數”,從黨員領導干部做起,從遏制公款浪費行為抓起。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把“光盤行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拒絕“剩”宴,要培養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在14億人的共同努力下,都將是一項不平凡的壯舉。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需要加強宣傳教育,需要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在如今自媒體時代,充分利用各式各樣的網絡平臺,加強主題教育,加大全媒宣傳,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入腦入心、見行見效,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價值取向、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生活方式。只要人人躬行節儉,持之以恒,拒絕“剩”宴將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拒絕“剩”宴,要加強立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后,又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國家要從上層出發,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引導人民群眾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認識我國國情,增強節約意識與憂患意識。同時,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制止餐飲浪費的法規,完善餐飲節約規范,研究制定褒獎節約、懲戒浪費的政策措施,建立勤儉節約的長效機制。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掉”、“檢舉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這一句句“糧”言,都在激勵著我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向餐飲浪費說“不”。讓我們謹記“糧”言,拒絕“剩”宴,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漳州文明網 漳州110 戴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