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大學生為小朋友送去“文藝盛宴”、關愛兒童服務活動在8個社區聯動舉辦、“小小兵”體驗軍營生活、家長陪孩子開啟“研學之夏”......今年暑期,福建省莆田市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亮點十足的趣味活動,引導青少年走出傳統課堂的“小世界”,在廣闊的生活中提升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得到多維度的發展,成長為一個有情懷有活力有美德的好少年!
關鍵詞:返鄉
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為太平社區小朋友帶來“文藝盛宴”
八月,是夏日的狂歡。青春,是夢想的篇章。
日前,來自高校的返鄉大學生自發成立起志愿團隊來到城廂區龍橋街道太平社區為孩子們帶來一場滿載歡樂的“青春踏歌行”文藝匯演,給當地學生的暑期生活畫上“多彩”的一筆。
返鄉大學生為小朋友帶來一場“文藝盛宴”圖片來源:今日城廂微信
“我是我,A的B的都是我;無視繁雜偏見,不為自己設限;拋掉外在標簽,只隨心聲內建;在有限的短暫人生里,發掘自己的無限可能。”節奏動感,活力四射的街舞唱跳《節奏病》拉開了此次文藝匯演的序幕。
隨后,相聲《滿腹經綸》、舞蹈串燒、原創小品《愛》、手勢舞《我和我的祖國》、原創辯論、宅舞《交織》、歌曲《Promise》等精彩紛呈的節目輪番上演,為臺下的青少年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盛宴,現場氣氛活躍。
“藝術是美的集合,是心的表達”。在予人感官愉悅的同時,藝術也凝結、傳遞著創作者與表演者的獨特理念。由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青春踏歌行”文藝匯演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鼓勵他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懷揣乘風破浪的勇氣和信心奔向美好新生活。
關鍵詞:關愛
莆田市婦聯開展2020年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溫情又走心
8月14日上午,由莆田市婦聯、交通銀行莆田分行主辦的莆田市“鄰里有她之愛我莆田·守護童年”2020年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同步在仙游縣南橋社區、荔城區拱辰社區、鎮海社區、闊口社區,城廂區筱塘社區,涵江區鋪尾社區、蒼林社區、樓下社區歡樂上線、聯動舉辦。活動現場精彩紛呈、熱鬧非凡。
孩子們學習莆仙戲,體驗莆仙文化。圖片來源:莆田市婦聯
當天,在鋪尾社區活動現場,30名孩子在助涵社工的帶領下觀賞莆仙戲,體驗莆田美食制作等。當日,孩子們還參加了緊張有趣的點鈔比賽。同時,創新“婦聯+金融”模式,帶著孩子們初步了解金融有關知識。
據了解,此次活動在莆田市8個社區聯動舉行,有240多名孩子參與。活動期間,還開展創城入戶宣傳和家庭、家風、家教宣傳活動。此外,今年暑假期間,全市各級婦聯和民政、團委等部門積極互動,以“‘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婦女之家”、“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等為陣地,依托市婦聯“巾幗聚愛·花開莆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項目、兒童之家“陽光成長樂園”項目等社工項目,繼續創新“婦聯+金融”模式,持續發揮“金幗共建”優勢,聯合銀行機構走進社區開展夏令營、暑期課堂等活動,暑期兒童關愛服務開展得如火如荼。接下來,市婦聯將依托各鄰里中心活動,以“我心中的美麗莆田”為主題,廣泛征集親子攝影、親子繪畫、兒童優秀作文等作品,舉辦社區巡展,展示兒童暑期的豐富生活,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關鍵詞:愛國
“我是小小兵 祖國在我心”活動在城廂區太平社區舉行
入伍宣誓、軍姿軍容整肅、射擊訓練……近日,武警莆田支隊莆田中隊聯合城廂區婦聯、團區委等部門在太平社區“黨建+”鄰里中心舉辦“我是小小兵 祖國在我心”活動。
“小小兵”體驗軍營生活 圖片來源:湄洲日報
現場,武警莆田支隊莆田中隊的教練們為新入伍的“小小兵”戴紅花,引導他們進行宣誓,并通過隊列基礎動作練習、隊列紀律講解、正步練習等,整肅“小小兵”的軍姿軍容,磨練他們的意志,增加他們對軍人的了解。隨后,傳授大家認識步槍、拿槍的正確方法,指導他們射擊訓練,利用迫擊炮道具講解迫擊炮的歷史及使用注意事項。孩子們現場體驗射擊,變身“射擊小能手”。
在團隊對抗賽中,孩子們通過“坦克大作戰男女對抗賽”的游戲,增強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以及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
據城廂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孩子們通過體驗軍營生活,學習軍人精神,提高了國防意識、愛國意識,在玩樂中既學到軍事知識,也增強專注力、自信心等。
關鍵詞:尋美
今夏不少家長自發組團陪孩子開啟研學游尋美莆田
近日,位于秀嶼區東嶠鎮的莆鹽文化園迎來一批特殊的訪客。市區部分學校的學生,在熱心家長的組織下,自發參加暑期研學游。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旅游市場的復蘇,暑期市內研學游受到不少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上周末,天氣晴朗,正是曬鹽的好時節。東嶠鎮一片片長方形的鹽田,縱橫交錯,星羅棋布。陽光下的鹽灘像一塊塊明亮的鏡子,變幻多彩。“真神奇!就像天空之鏡!”“這一堆堆的‘雪山’就是鹽嗎?”鹽田旁傳來陣陣驚訝的童聲。他們是一群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組團進行“勞動者之歌”海韻研學。
“大家知道,我們來到的東嶠,嶠字有兩個發音,一為‘qiáo’,解釋為‘山尖而高’,二為‘jiào’,解釋為山道。而興化方言中,我們的本地話把‘嶠’字讀成仄聲。”熱心的家長向孩子們講解,在中國的烹飪詞典里,鹽是百味之首,海鹽更是被稱為“陽光與海水的驕子”。聽著家長們細致的講解,孩子們熱情高漲。
花甲老人林金柏是資深鹽工,也是鹽田旁土生土長的村民。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在鹽田旁進行簡單的操作,了解制鹽原理,也明白了海鹽背后鮮為人知的艱辛。實地體驗后,學生們來到莆鹽文化園,通過圖片、舊物展示等,了解莆鹽背后更多精彩故事。
“這種體驗是獨一無二的,我明白了海鹽背后粒粒皆辛苦。”今年暑假小學畢業的陳毅說,第一次看到鹽田,收獲了很多以往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很期待在家長們的組織下,多來參加這樣的研學活動。
記者走訪了解到,暑假以來,莆田市不少村莊、景點成為家長和學生的熱衷打卡地。在涵江區莊邊鎮萍湖村,彩色水稻農耕研學備受歡迎。在秀嶼區埭頭鎮,“串珠成鏈”的山海文化之旅也吸引不少學生。在荔城區拱辰街道東陽村,進士文化耕讀研學同樣備受青睞。
走訪中,不少家長表示,今年受疫情影響,長線旅游受限,短線游成了度夏首選。“既然今夏特殊,不如暫停遠行,來一次和家鄉的深度對話。”家長魏麗婷說,為了陪伴孩子研學,她和幾個好朋友先行做了很多功課,在山海之間暢快地尋美莆田,在行中學、學中行,以別樣的方式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稿件來源:湄洲日報/今日城廂/莆田市婦聯 莆田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