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從事不同的職業,卻因對環境的熱愛而走到了一起。十一年來,他們致力于環境保護事業,用行動踐行自己的信條。從志愿者活動到專業項目立項,一直為平潭的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
因熱愛而相聚
因責任而堅持
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
2009年8月12日,平潭民間戶外組織“走遍嵐島”遠足隊部分骨干隊員在平潭網絡上發出成立“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的相關倡議,吸引了不少熱心市民們的關注。
十一年來,已吸引了六十余名協會成員,他們因對自然環境共同的熱愛與對環保的執著走在一起,并利用自己的專長與資源,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環保理念。
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會長郭國耀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經營一家眼鏡店,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眼鏡哥”。在協會成立之前,郭國耀經常參與遠行活動,每次看到平潭美麗的山山水水,都讓他有想要守護這份寶藏的想法。
志愿者在沙灘上撿垃圾
“2010年,我和朋友去沙灘遠足,看到被垃圾破壞的沙灘,就組織幾個朋友開始做凈灘活動,做著做著就組織起了現在的環保志愿者協會。”郭國耀說,漸漸的,環保志愿者協會感染了不少人,協會也壯大了起來。
“我不希望是我一個人在做這項溫暖的事業,我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大家,帶著大家一起做志愿活動,為文明城市建設獻一份力。”郭國耀說。
以活動培養興趣
用科學守護環境
2019年志愿者協會成立10周年
隊伍壯大起來了,環保志愿者協會的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多彩。除了日常的凈灘活動外,“百里徒步”、“守護上游一公里”等這些更具“挑戰性”與“趣味性”的活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志愿者的青睞。
“‘百里徒步活動’已經舉辦十幾屆,幾乎每次報名人數都會爆滿。”協會理事毛秀娟說,近30公里的徒步沿線成了志愿者們搜尋垃圾“戰場”,志愿者們可通過回收垃圾獲得積分并兌換獎勵。
“百里徒步也是大家感受大自然的一個好機會,每一屆的活動我們都會精心規劃路線,力爭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平潭,讓他們將感受化為熱愛,這樣他們就會自發地萌生保護環境、保護平潭的責任感。”毛秀娟說。
志愿者日常的凈灘活動
在今年,協會還與仁渡海洋合作,參與到“守護海岸線”海岸垃圾監測志愿活動項目中,成為全國第80個海洋垃圾監測點。
“我們會定期開展海岸垃圾監測志愿活動,通過全國聯動的方式,記錄下海岸線垃圾數量與種類的變化趨勢。”協會理事鄭勝中介紹,通過劃分監測區域、垃圾信息分級分類等方式,細致調查并回收處理,從而形成調研報告,將更加科學、有效地幫助志愿者們開展海岸線環境清理工作。
除了海岸線科研監測的項目,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在此前已多次引入專業項目,并與相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如阿拉善公益基金會福建創綠家伙伴項目、海峽兩岸共建自然學校項目等等。
致力自然教育
環保理念薪火相傳
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致力保護環境、保護平潭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我們平潭野外常見的一種藥草……”在一段視頻中,協會理事鄭勝中正在科普植物知識,這是平潭環保志愿者協會專門針對孩子們設計的課程。
“小時候我就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也在了解大自然的過程中意識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鄭勝中介紹,讓孩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才能從小埋下愛護環境的火種。
帶領小志愿者在沙灘撿垃圾
“我們非常注重孩子們的實地體驗,帶領孩子們去森林、去海灘,感受不同的自然環境,學習如何與自然共處。”鄭勝中介紹,協會常常組織家長與孩子們走進海西世界珍稀動植物展覽館,用自然科普對孩子們進行環保教育宣傳;到遠垱澳防護林中,去做“森林環保小衛士”;在三十六角湖畔,教孩子們如何檢測水質,如何保護水域環境……
“因為孩子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希望去體驗、學習,所以很多時候往往會比大人們更加投入,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樣的自然教育活動,養成環保的意識。”毛秀娟說,孩子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家庭,在良好的循環中,將協會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家庭。
(平潭時報記者 高容峰 孫夢玲/文 江信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