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庠學校拓展學生的勞動實踐。蔡起輝 攝
創建文明城,教育要先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希望工程。近年來,福建平潭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重要的社會工程,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不斷豐富活動載體,進一步擦亮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校園特色文化品牌。
2020年上半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結合“線上與線下”的模式,相繼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建設、疫情防控工作等,并通過各類學校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努力營造全社會踐行文明美德的良好氛圍,持續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實驗區的青少年營造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
成立志愿服務隊
擦亮城市文明亮光
志愿服務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潛移默化滋潤著這座城市。
2010年,一支充滿干勁的志愿者服務隊在流水中學成立。這些年來,這支服務隊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美化校園村居社區環境、舉辦“清潔端午·愛衛同行”志愿活動……志愿者們通過身體力行的方式,用志愿服務傳遞社會正能量,播撒愛心的種子。發展至今,志愿者服務隊已擁有正式成員234人,其中教師志愿者104人、學生志愿者130人,已然成為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一方暖心地,一群暖心人。流水中學志愿者服務隊是實驗區擦亮青少年志愿服務品牌的縮影。在平潭,有不少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中,并通過“大手拉小手”方式,用實際行動致力于志愿服務,貫穿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為城市增添一份溫暖。
此前,28名平潭賽爾雙語學校七年級(4)班學生齊聚壇南灣景區開展凈灘行動,用實際行動為家鄉環境建設貢獻力量。“目前,志愿服務意識已融入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學生們都積極參與,收獲良多。”據平潭賽爾雙語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定期舉辦相關活動,向學生們普及生態文明建設知識,樹立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今后,學校將持續推進綠色學校創建,引領廣大師生志愿者爭做建設“美麗中國”的行動者和“綠色學校”的踐行者。
今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聯合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辦、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等6部門印發《平潭綜合實驗區“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實施辦法》,以繼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實驗區各中小學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新時代好少年”的先進事跡作為寶貴的教育資源,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具有優秀品德的好少年茁壯成長。
從各校組織舉辦志愿活動、制作抗疫作品致敬一線英雄,到實驗區評選“新時代好少年”……平潭的青少年志愿服務層面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參與其中,形成“大手拉小手”的志愿服務體系,讓每個家庭切實感受到人文溫暖。
“這是我們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動之一,牢牢抓住立德樹人這個根本,強化教育、實踐養成,為實驗區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實驗區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干部周嵐菁說。
普及抗疫知識
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面對疫情,今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印發《學校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要點》《平潭綜合實驗區教育系統學校返學疫情防控導則》等系列文件,指導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確保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實驗區各校也積極加強疫情防控教育,以各種形式為戰“疫”貢獻力量,為師生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構筑起一道安全可靠的健康防線。
據了解,平潭一中、平潭城關中學、平潭二中等學校的心理教師紛紛加入實驗區社會事業局組建的疫情心理熱線接聽服務活動,針對初中不同年級學生需求開設心理健康網絡課程,對學生專設疫情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對有心理困惑的學生及時排憂解惑,努力為返校學生筑牢心理防線;嵐城中心小學則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周系列主題活動,關注師生心理健康,為大家帶上“心理口罩”……在疫情防控期間,平潭不少學校紛紛開出“良藥”,亮出實招,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幫助返校復學學生緩解焦慮情緒、適應新學期生活。
同時,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開展了多場全區心理健康專項培訓,進一步切實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些活動不僅啟發我們如何更好地跟學生們相處和溝通,也及時、有效紓解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不少教師說道。
除了做好抗疫教育,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也是重要內容。平潭城南學校從2008年辦學以來,就十分重視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為了讓學生在初中三年奠定人生成長的基石,學校從讓學生了解自身生理變化、促進青春期心理健康發展這兩條主線,讓學生從“心”開始,健康成長。同時,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舒心室)、禁毒教育中心、新時代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等四個育人中心建設落地。
平潭城南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林信文表示,接下來將發揮社區、衛生院等社會力量,拓展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通過邀請專業人員開展相關講座與活動,達到以點帶面的全覆蓋。同時還將發揮家長力量,從家委會中挑選能夠從事協助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志愿者。
融入勞動教育
培養全面發展時代新人
不久前,國家出臺新規,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并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而在平潭,勞動教育已逐漸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學校建立了專門的勞動實踐基地,將勞動教育和學科教育結合起來,學生們在學習之余也嘗到了勞動豐收的甜頭。
記者了解到,繼平潭城關小學、平潭中湖小學、流水中心小學、嵐城中心小學和蘆洋學校等5所學校入選首批百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后,今年,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印發《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關于持續抓好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通知》文件,著力抓好實驗區中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建設,在各校申報基礎上,擇優向省上推薦4個勞動實踐特色項目。
多渠道拓展勞動教育基地,是滿足各年齡段學生參加勞動實踐的需求。在東庠學校,有一塊近800平方米的“勞動實驗田”,田里栽種的白菜、蔥、空心菜等蔬菜瓜果都是學校師生的共同勞動成果。東庠學校校長何培春告訴記者,學校開設每周一節的勞動課程,配有一位有勞作經驗的老師,帶領學生到“勞動實驗田”里勞作,讓他們體會到勞動豐收的喜悅感和獲得感。
無獨有偶,在平原中心小學,學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9000平方米的綠化面積、勞動實踐基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勞動體驗教育。據悉,勞動體驗教育包含班班建立勞動小基地、班班擁有綠化帶勞動大基地、雨過天晴大課間集中清除雜草勞動實踐、志愿者服務隊清掃鄉村公共場所、動手勞動體驗傳統美食文化、二至四天期末綜合實踐活動等七大方面。平原中心小學校長盧章慶表示,自2016年開始,平原中心小學就為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周安排一節勞動與綜合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勞動實踐知識技能,提高學生崇尚勞動的意識。
而在流水中心小學,學校則針對各年級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定勞動教育目標,每周開設一節勞動課,低年級側重于在勞動技能課課堂教學,中高年級則側重于“勞動技能課+公益實踐活動”結合。“下一步,等勞動基地建好后,將會分年段分區域,讓每個班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勞動基地。同時,我們還會把公益實踐活動與勞動基地相結合,讓孩子們上好勞動課。”流水中心小學副書記周東說。
“少年強則國強”。很顯然,“少年強”,是我們對孩子的殷勤希望,要給青少年上好勞動教育這一堂必修課,把他們培養成新時代的優秀勞動者,讓青少年在勞動實踐以及未來的職業工作生活中“腳下有勁、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愛、靈魂有趣”。
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德育科負責人林從斌表示,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實驗區社會事業局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以培養“新時代好少年”為目標,以點帶面,大力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認真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平潭時報記者 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