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縣志愿服務逐漸形成品牌化
文明風8月3日訊(湄洲報記者 陳祖強 通訊員 岳文杰 林懷義 文/圖)仙游縣高度重視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堅持把創建工作融入建設新時代美麗新仙游的全過程,貫穿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方面,落實到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各領域,一體化推進、常態化落實,打下了扎實基礎,邁出了鏗鏘步伐。
7月6日,仙游縣召開創建第六屆省級文明縣城再動員部署會議。會議再次強調,全縣上下要進一步增強責任之心、必勝之心,在做好常態化精準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細致的精神、更加有效的舉措,推動創建工作落實落細、提質提效,確保創建工作取得滿意的成績。
品質城市撐起文明硬實力
昨日傍晚,位于鯉南鎮溫泉村的飛躍羽毛球館里迎來一天中客流的高峰,不少羽毛球愛好者陸續前來,揮拍競技、揮汗如雨。近年來,仙游縣提出以閑置的舊廠房、舊倉庫、舊建筑物改造為健身場館的思路,掀起了舊廠房改造的熱潮,先后有四季體育休閑小鎮、溫泉體育休閑中心、飛躍運動俱樂部、陽光建設俱樂部等一批體育休閑綜合體投用,滿足了人民群眾全民健身的熱切期望。
據縣文旅局副局長林晨陽介紹,圍繞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該縣持續完善文體設施建設,2018年以來,共投資200多萬元,完善十八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內功能設施建設,完成全縣324個村居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去年,投資286萬元,建設省、市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多功能運動場4個、籠式籃球場1個、籠式足球場3個、門球場1個,室外健身器材14套,乒乓球桌18臺。與此同時,投資4.54億元、建筑面積達6.5萬平方米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檔案館、科技館、美術館等“六館”,目前新館建設順利推進,預計今年底竣工投用。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離不開硬件載體的支撐。縣委文明辦主任鄭玉華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從惠民、利民、便民角度出發,結合城市建設規劃,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主城區“一溪兩岸”建成區面積達到27.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2.9個百分點,達48.9%。新增城區停車泊位1137個,投放公共自行車5845輛,群眾出行更加便捷。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新建污水管網213公里,全面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國有、集體水廠全面托管。建成玉塔健身休閑文化中心、德孝文化主題公園、圣泉廉政文化主題公園、石鼓山公園等,大大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活動。育英路、黨校路北段實現通車,東一環北段、東二環北段、北三環東段路基貫通,道路環境大幅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該縣正依托“雙百”征遷行動為契機,聚力城市更新,深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規劃征遷六大片區共計100余萬平方米,其中鯉城街道3個片區,鯉南鎮3個片區。組建工作專班,創新征遷方法,實行掛圖作戰,以競賽、評比方式,形成比學趕超、大干快干的濃厚氛圍。目前,六大片區征遷改造不斷提速,進展順利,有望進一步推動城鄉面貌大變化、城鄉品質大提升、城鄉功能大完善。
井然秩序擦亮城市新名片
連日來,仙游縣交警大隊持續組織警力上路,對未經審批就投放的共享電動車進行清理整治。
“共享電動車駕駛人不佩戴安全頭盔,隨意停放車輛,而且騎行的對象不確定、不固定,加之對車輛性能的不了解,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縣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游美忠告訴記者,近段時間,城區大街小巷冒出很多黃黑色的共享電動車。這些電動車未經審批就投放,不僅隨意占道停放影響市民通行,而且上路行駛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文明交通是城市的一張名片。近年來,仙游交警開出了一攬子改善交通秩序的“藥方”,在城區各重點路口設置執勤點,安排交警值守,實行“定人、定點、定崗、定責”,對路口及周邊交通進行整治;開展校園護學行動,風雨無阻守護著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安全,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嚴查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戴頭盔、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的行為。眼下,該大隊還積極回應民生需求,開展消除摩托車駕駛人考試積壓“百日會戰”活動, 推出周末不停休加班考試、單位專場報名考試等措施。
據悉,近年來,仙游縣不斷深化文明縣城創建活動,加大城區建設和管理力度,切實加強交通秩序和亂張貼、亂占道等專項整治,加快環衛設施配套,城區環境面貌有了較大變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道路通行秩序逐漸好轉,文明縣城創建成效凸顯。
前不久,位于仙游國貨旁的百貨夜市一條街正式開業,36家攤販持健康證上崗,攤車統一設計,配置滲漏地毯、垃圾桶和滅火器等,確保衛生整潔和經營安全。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葉世清告訴記者,此前,該條夜市街并沒有統一規劃經營管理,部分經營者攤車擺放雜亂無章,占用人行通道經營。通過統一規范,該路段交通、衛生更加有序。
商家經營亂象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個難點。葉世清介紹,該局全面推行定崗定點責任制,加大力度整治城區主次干道占道擺攤、夜間燒烤、大排檔等行為,組建8支值守隊、1支機動隊,每日蹲守迎勛路、田嶺底、黨校路等城區8個重要路段,對違法占道攤位及時清理,對聚集人群進行勸導疏散。同時采用疏堵結合的方式,在迎勛路、龍仙路、龍泉街、師范路等4條路段設置流動攤位規范經營點,既規范城市管理,又釋放“地攤經濟”活力。
與此同時,該縣還不斷加大城區環境衛生管理力度,投資2.6億元開展城區衛生保潔“1+N”項目,通過市場化運作模式,使城區內保潔人力安排和任務劃分更加明晰,勞動效率大大提升,衛生保潔逐步邁向有序、高效、全覆蓋。
崇德向善積淀精神正能量
6月24日,2020年仙游縣“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出爐。該縣已連續兩年開展此評選活動,共選出20名縣級“新時代好少年”,并積極向上推薦,有4名同學榮獲市級“新時代好少年”稱號。
近年來,仙游縣持續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廣泛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多形式廣泛宣傳“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同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持續開展經典誦讀、傳統體育和戲曲、書法等傳統藝術進校園活動。各學校利用清明、“七一”等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等“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動。全縣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20所,實現了全縣所有鄉鎮全覆蓋,并全面轉入提質升級階段。
7月18日上午,仙游縣愛心幫幫團組織志愿者來到度尾鎮百老匯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空調被、風扇等愛心物品。
眼下,在仙游,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正集結到志愿者“旗幟”下,共同助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據悉,依托省志愿者管理系統,全縣注冊志愿服務團體386支,注冊志愿者19160人;依托莆田市志愿服務管理系統,成功開辦莆田市志愿者卡約9000張。全縣近6年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8480多場次,志愿服務總時長約88萬小時,服務內容融入社會方方面面。
打造群眾性文明品牌活動,當地探索形成精神文明建設的“仙游特色”。在廣泛的志愿服務基礎上,著力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形成了以機關黨員干部為代表的“黨員志愿者”、各級婦聯組織的“巾幗志愿者”、各級團委組織的“青年志愿者”、各級工會組織的“職工志愿者”以及市縣社團協會廣大志愿者共同參與的“木蘭溪治理志愿者在行動”等志愿服務品牌。同時,“海綿團”“愛心幫幫團”“仙游義工協會”“古道公益仙游站”等影響力比較大的民間志愿服務公益組織,共同鑄就了該縣志愿服務的品牌化。
在傳承發揚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市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仙游好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近年來,該縣先后有2人獲全國表彰、7人獲省級表彰、2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向善的價值導向像種子一樣撒向人們的心田,孕育出仙游大地的精神綠洲。(仙游縣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