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市場承載大民生。近年來,惠安大力整治城區農貿市場,積極打造“菜籃子”工程,市場環境有效提升,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市場文明新氣象逐步形成。
綠籃市場
上午九時許,位于螺城鎮建設路的綠籃市場人聲鼎沸。明亮的燈光、醒目的檔口、干凈的地面,這個經過兩個月趕工改造的農貿市場,已于六月中旬恢復營業。煥然一新的市場環境和便捷舒適的購物體驗,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前來購買生鮮。
“比較整潔,食品比較好找了。哪里可以看到海鮮、肉,一目了然。品類現在分得比較清晰了。” 市民張女士說到。
綠籃市場總經營面積約3800平米,原經營攤位數量約150個。未改造之前,市場內燈光昏暗、硬件老化,惠安按照城市現代化農貿市場標準對整個市場的門面、道路、排水、管道等進行改造,充分利用市場內部空間,重新規劃攤位布局,做到干濕分離、管理有序。
縣綠籃市場項目經理 吳志欣
“增加了廣播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整個市場全面覆蓋了WiFi,配備專業的保潔人員,還有保安人員對市場進行日常管理。檢測室配備食品安全系統,后期我們監測的話會跟食藥監部門進行數據對接。每天檢測的數據和今日商品單價都是在市場的大屏幕進行公示。”
螺城中心農貿市場
市場升級改造不僅給予居民舒適的購物體驗,也為商戶打造良好的經營環境。螺城中心農貿市場于2018年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鋪面由9間擴至28間、檔位由108個增至128個,同時增設30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極大地滿足了群眾和攤販的運載需求。正值盛夏,該市場還為每一個攤位的商戶免費提供電風扇,給經營者們帶來陣陣涼意。
商戶阿紅說“以前這是屬于幾十年的老建筑,黑不溜秋的,地也不平整,都是積水。現在改造完之后,整個很光亮,環境改變很大,衛生條件改變很大,客戶有進來過的,都夸獎說很好。”
供銷市場
而始創于1999年的縣農副產品市場發展中心(供銷市場),2016-2018年被列為“為民辦實事菜籃子”建設項目,分三期進行升級改造,共投入380萬元。針對室內市場建設大理石攤位,由地攤式轉為臺面式經營,同時對室內外市場的管道、照明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
縣農副產品市場發展中心主任 王斌
“隨著城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以及城市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市場原有基礎條件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的現狀,急需進行升級改造。改造后供銷市場一改過去臟亂差的傳統面貌。攤位布局合理、地板平整潔凈、整體設施和服務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優質便捷的購物服務環境。”
縣農副產品市場發展中心(供銷市場)新配置了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公秤處,廣播、監控等配套一應俱全。作為全縣農副產品重要交易市場之一,縣農副產品市場發展中心(供銷市場)樹立了寬敞明亮、衛生整潔、環保現代的新型農貿市場形象典范,一方面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提高了農貿市場的經營效益,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惠安文明辦 惠安速報記者 黃卉 許煌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