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嘍!”絲瓜、梅菜扣肉、豇豆……三菜一湯。在城東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內,老人們圍桌而坐,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縣把傳承農村 “孝悌”“互助”優秀傳統與新時代文明建設實踐工作有機結合,開辦互助“孝老食堂”,通過在村級提供低價優質的用餐服務和組織積極健康的娛樂活動,既解決農村老人的用餐及休閑問題,又弘揚新時代文明新風尚。
老人在用餐。楊小群 攝
農村老人樂開花
“三餐飯菜新鮮,不用吃隔夜的,飯后還可以在這邊看看電視、聊聊天。村里還有一個醫療站,如果生病了,叫一聲就會有人來,可以說很方便了。”利洋村村民林世純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一日三餐多數就是自己湊合著吃。為破解農村留守老人、孤獨老人和困難老人的吃飯難題,我縣結合正在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積極探索互助“孝老食堂”。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是全縣首個試點,今年5月3日正式啟用。
“為穩定運營好互助‘孝老食堂’,我們爭取了上級部門的支持,村集體出一點、社會力量捐一點、村民就餐交一點來籌措資金。目前,通過運營近兩個月,就餐人數由剛開始的三四人,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多人,這讓我們更有信心把食堂辦好。”派駐城東街道利洋村的第一書記陸開強說。
與此同時,我縣今年出臺《古田縣“互助孝老食堂”試點工作方案》,構建“政府搭臺、村居承辦、居民互助、個人自愿、梯度收費、社會參與”的運作模式;縣財政根據供養“八類優待對象”人數,按每人每天一定的標準撥付運營費統籌使用;村里每月公布收支情況,堅持取信于群眾,取信于社會。
“目前,全縣試點建設10個互助‘孝老食堂’,城東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效果顯著,另外九個試點村也已全面啟動,均在建設、裝修階段,預計今年10月底陸續完工,并開放運營。”縣民政局養老股負責人湯新輝如是說。
老人在用餐。楊小群 攝
引領文明新風尚
“一開始有個村民知道我們辦了互助‘孝老食堂’,就捐贈了一些自己種的蔬菜,還特別不好意思,受到我們的肯定后,村里越來越多的村民給我們食堂捐贈青菜、肉魚,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風文明的建設。”陸開強表示,“下一步,我們村里將完善日間照料中心的功能,修建老年人的娛樂設施、康療設施、康養設施。”
此外,我縣在互助‘孝老食堂’運營和裝飾中布置了當地家風家訓的內容,并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凸顯“孝悌”“互助”的精神元素,體現“發展為了人民”的鄉村振興要義。
“‘互助孝老’食堂的開辦,不僅解決老人用餐的便利問題,還為老人創造一個交流的機會,增添了一個溝通的平臺。鄉間鄰里的老人都能借此機會和場合,熱鬧一番,聊聊天,談談話,增進鄰里感情,增添生活樂趣。同時,還解決了外出務工子女的后顧之憂。”湯新輝表示。(楊小群 蔡煒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