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8日訊 (通訊員 楊開長 張毅)6月3日,家住三明市三元區江濱豪園的王女士帶著孩子明明來到了小區內的智能環保屋前,手把手地教導明明如何區分垃圾種類,并投入到對應的垃圾箱中。
投放塑料類垃圾130克,獲得積分13分。在媽媽的指引下,明明用IC卡打開了可回收四分類智能設備,將手中的塑料垃圾投入箱內,王女士的手機上也實時顯示出了此次投放的垃圾種類、重量和所獲積分。
“有了積分獎勵,可以兌換垃圾袋、洗潔精、鋼絲球等一些日用品,非常實惠。”王女士說,自從小區實行垃圾分類以來,整潔明亮的智能環保屋取代了原來的混裝垃圾桶,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以往垃圾桶周圍刺鼻難聞的臭味沒了,連夜晚翻垃圾桶覓食的野貓也變少了。
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成為新時尚,三明市三元區按照垃圾“源頭大分流、生活垃圾小分類”原則,采取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分類法,通過垃圾分類宣傳系統化、投放便利化、收集智能化、運輸專業化、處置無害化、循環利用資源化及建立智慧分類大數據管理平臺的“六化一平臺”管理模式,選取富興堡街道東霞社區的東霞新村(無物業)和城關街道下洋社區的江濱豪園小區(有物業)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此次試點范圍涉及1465戶,共計4395人,通過公開招投標,交由專業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
“自兩個試點小區進入垃圾分類試運行階段以來,小區群眾垃圾分類知曉率達91%,參與率達45%。”三明市三元區城管局局長李建閩介紹,“依托智能化設備,三元區在保障垃圾分類處理作業高標準的同時,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水平,也讓垃圾分類逐漸成為了新時尚。”(三明市三元區委文明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