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操場做課間操。江信恒 攝
上周,除了小學一二年級、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外,平潭綜合實驗區中小學其他年級正式復課,3萬多名學生重返校園。
在度過一個“加長版”寒假后,如何在復課防疫的同時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呢?5月12日,記者走訪了平潭多所學校,了解復課后體育課和廣播操的開展情況。
找回久違上學感受
當天上午9時,微風習習,城關小學綠茵操場上,兩個年級的學生們,正在進行古詩韻律操,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疫情前,這套古詩韻律操是學生們每天課間活動必做操。受疫情影響,闊別學校3個月的同學們第一次在同一片藍天白云做操。“當廣播體操音樂響起后,我內心十分激動,自然而然跟隨著熟悉的音樂旋律,舞動起來。”五年級學生林梓逸表示,開學第一天的廣播體操,讓他找回了昔日上學時的感覺,很開心能返校復學。
“四個手指自然彎曲,在原地踏步時,左關節始終彎曲擺臂,呼吸也要跟上……”另一邊,平潭城南學校的操場上,初一年兩個班級學生們正在體育老師的指導下分別進行不同的鍛煉項目。“在操場上活動,讓我們找回了久違的輕松與舒展。這套有氧健身操讓我身體放松了不少,心情也舒暢了,對舒緩學習疲勞很有用。”不少學生開心地說。
防疫鍛煉同樣重要
為了確保防疫鍛煉“兩不誤”,記者注意到,城關小學學生在進行廣播操時,每位學生都按照操場上的黃色定點線位置站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為了讓學生們在做操時保持安全距離,學校就提前組織老師在場地給每位學生定點定位,保障防疫鍛煉安全。同時每天的課間操錯峰分批進行,對于沒被安排到操場做操的學生,就留在班級里小范圍做操,相互也保持一米間距。”城關小學體育組組長林冬冬說。
對于這段時間“宅”家學生來說,不少學生運動量較小,身體素質下滑。為此,城南學校現階段的體育課內容以恢復學生體能為主,針對學生開展強度較低的運動項目,讓學生們循序漸進開展運動,提振精氣神。“現階段學校主要以較為分散、低運動量、有氧型的運動為主。”城南學校體育組組長吳嵐勇表示,目前體育課上不要求學生佩戴口罩,主要是因為佩戴口罩運動對肺部呼吸有影響。
對此,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平潭分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陳樟表示,隨著運動時需氧量增加,因此要通過增快心率和呼吸來保障正常的氧氣需求量。這時如果佩戴口罩,會進一步加劇我們缺氧。“因此上體育課時,讓學生保持一定距離,脫下口罩,緩和運動,這種做法是正確的。”陳樟說。(平潭時報記者 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