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8日訊(通訊員 黃文水)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凝聚合力,共謀發展。截至5月15日,廈門市同安區開展“2020年我為新時代富美同安獻一策——文明實踐創建‘金點子’”征集活動圓滿收官。據了解,從4月9日起征集,歷時1個多月,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省外人士也積極參與,為富美同安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活動由同安區委宣傳部、同安區委文明辦共同發起,共征集到意見、建議近200條,涉及富美同安發展各領域。主辦方表示,即日起將對征集到的意見建議分類整理,遴選后集體評審,評選出“金點子”“銀點子”“好主意”及鼓勵獎,并給予一定獎勵。
更人文
為女職工設立愛心小屋,借助志愿者維護良好秩序
市民彭惠敏提出,育齡女職工較多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可因地制宜設立“愛心媽媽小屋”,為女職工提供一個干凈、舒適、安全的休息場所,解決她們在備孕期、懷孕期、哺乳期的實際困難。
市民薛漢珍建議,在同安城區加大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建設。“這不僅體現對婦女、兒童的尊重和關愛,還體現公共服務理念的人性化,彰顯城市公共建設的人文關懷,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表現。”薛漢珍說。
來自湖南湘潭的毛建明為愛心同安行動支招,“同安區要在全國創建文明愛心城區,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讓市民有愛心有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必要建立志愿者愛心服務臺,開展社會秩序的整治行動。”毛建明舉例,新加坡社會秩序井井有條,人們禮貌待人,車輛行人各行其道,這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改變的,既有對違規的懲戒,又有“罰”前的“導”,即指導和監導,其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志愿者。“你闖紅燈了,會有人喊你止步;你上廁所不沖洗,會有人請你再沖。如果你不聽勸導,一個電話警察馬上會出現在你面前。”
更智能
在每個街道設一個“樹長”護綠 開發地圖APP活躍夜間經濟
市民薛漢根建議多管齊下,建好管好城市園林綠化。他建議,以“一街一景”建設為突破,規劃建設有同安特色的街道,合理配植樹種比例,按季節、花季、氣候變化,逐步建設“區樹街”“區花街”,展現城市風貌,彰顯同安特色;實行“樹長制”,提升園林綠化精細化管理,在每條街道設立一個“樹長”(護樹員),負責一條街上樹木的全面監護管理。設立綠色熱線,對人為損壞、自然災害、病蟲害、養護不力等造成的植物病亡情況,及時通過熱線反映。
市民王飛說,夜間經濟是城市經濟圈中一塊不能忽視的“蛋糕”。為了更好地打造同安區夜間經濟品牌,方便群眾夜間消費,建議編制一份同安區“夜間經濟專屬時尚地圖”,同步成立同安區夜間經濟商業聯盟。
王飛說,這份地圖可通過手機端APP形式打造,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融匯起來,除了信息資訊查詢外,還應增加相應功能,比如商家的綜合評定等級、評價、特色等信息,實行動態管理。此外,這個APP還應與同安區文化旅游、市場監督、衛生、交通、公安等公共服務形成信息共享協作聯動體系,結合消費信息數據,形成消費預測預警機制,實現智能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