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8日訊(通訊員韓金木 翁李靚)近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經歷了疫情的洗禮,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變得更衛生、更健康。
此次疫情讓大家越來越重視居住環境。很多人感受到,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革新舉措,讓大家更有獲得感。走進市區江濱路這所公廁,記者注意到,掛在墻上的液晶屏實時顯示著公廁內的溫度、濕度、用水量、用廁人數等;路過群眾使用完后,保潔人員馬上打掃。
公廁管理先進細致,公路沿線衛生保潔力度也不斷鞏固提升,相關部門加大人員和機械投入,加強對道路沿線公交站臺清洗和沿線綠化帶衛生的保潔管理。
生活垃圾分類關系到文明習慣養成,是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內容。在市區某小區,居民在疫情期間,在沒有現場引導、監管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自覺地定點分類投放垃圾。
此次疫情,讓“公筷制”“分餐制”“陽光廚房”等倡議進入公眾視野。隨著餐飲業陸續恢復堂食,市區許多餐館流行起分餐制、用公筷,以避免個人筷子接觸公共餐食,讓大家吃得安心,更吃得衛生、健康,悄然樹起“餐飲新風”。
疫情期間,很多人逐漸養成了“宅家”運動和學習的好習慣,在“宅居”中嘗試健身、線上閱讀、“云”游等,為健康活動“加把勁”。(來源:薌城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