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張貼宣傳海報 惠安縣螺陽鎮供圖
不串門、不聚會、喜事延辦、喪事簡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惠安縣螺陽鎮將移風易俗作為阻擊疫情的重要舉措,讓移風易俗成為戰“疫”的堅實保障。
多措并舉走出宣傳大成效
惠安縣螺陽鎮各村通過張貼通告、公告,制作懸掛宣傳標語,“村村響”大喇叭及流動宣傳車等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工作,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實時推送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相關內容,強化群眾防控意識,樹新風正面導向。截至3月20日,螺陽鎮共發布微信公眾號300余條,上級采納50余條,累計懸掛宣傳條幅200余條,張貼宣傳海報500多份,LED顯示屏24小時滾動播放40余處。
“一約四會”走出良俗新成效
惠安縣螺陽鎮統籌安排,發揮“一約四會”作用,由四會成員牽頭抓“婚事緩辦,喪事簡辦,民俗不辦”,由黨員帶頭實踐移風易俗,有效的防止了聚集性疫情。據不完全統計,疫情防控以來,該鎮共取消50余場公眾聚集性民間風俗活動,9處宗教信仰場所全部關閉,共勸導取消或延遲、簡辦喜事50余場,簡辦白事70余場,真正實現了傳統習俗主動讓路疫情防控,移風易俗觀念深入人心。
志愿者入戶宣傳 惠安縣螺陽鎮供圖
志愿服務走出新風大步伐
惠安縣螺陽鎮志愿服務隊在全鎮范圍內協助各村開展環境全面大整治,重點針對房前屋后垃圾亂扔、污水亂排等“臟亂差”的突出問題進行整治;配合檢查全鎮KTV、網吧、電影院等場所,對“五小”企業進行實時跟蹤及上報。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螺陽鎮累計組織3000余人次志愿者開展入戶宣傳、困難幫扶、環境大清掃等志愿服務活動,在做好移風易俗工作同時,這一大批活躍在村口、門口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紅馬甲”,被村民們稱贊為“防‘疫’一線上的紅色風景線”。
移風易俗是一項群眾“減負”工作,表面是改變行為習慣,實質是改變價值觀念。螺陽鎮上坂村港邊自然村村民蔡川金、李美麗夫婦就干了這樣一件“大事”。3月23日原本是這對夫妻兒子蔡劍雄的訂婚日,為響應螺陽鎮的移風易俗工作,他們決定不設宴請客,并將錢省下來,主動捐了20000元給港邊自然村老人協會。
“我們只是簡辦了喜事,幸福并沒有減少。這次疫情中,干部們的辛苦付出,我們都看在眼里,我們必須要支持政府工作。”
村干部先行取消設宴,冷了場面,卻暖了人心。他們帶動群眾主動參與除陋習樹新風行動,這是順利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重大突破。(惠安縣螺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