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當前是國內外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這項工作服務了我們不方便回國的華僑,感受到家鄉的溫暖,讓我們減少感染的風險,真的很感動……”3月21日,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長安村文明祭掃服務志愿者小分隊成員宋美榕在長安村得福樓里,通過視頻連線為遠在美國紐約的林晉佑直播代祭相關事宜。通過微信視頻,林晉佑遠程緬懷先人。(3月24日福州文明網)
清明將至,各地在外的游子又開始籌集回鄉祭祀先人。由于疫情形勢嚴峻,來來回回,長途跋涉,既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又不利于身體健康。就如在美國已經三十年的福州華僑林晉佑,以往每年清明節,他都會從國外回來祭掃,今年他認識到國內外疫情形勢嚴峻,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他選擇不回,可是,無法回鄉祭掃讓他始終心里放不下。正當他為此糾結時,村干部給他發微信,可以幫他提供代祭服務,故鄉暖心的服務終于他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他不忘囑咐村里,盡量幫助他用文明低碳的方式祭掃,不能給防疫增加麻煩。
由此看出,福州相關部門為華僑和外出打工者開設的“云祭掃”“代祭掃”服務,倒不失為化解疫情期間緬懷先人的一種好作法。雖然隨著祭祀風尚的改革,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網絡祭祀服務,但是,如果我們在開展清明“代祭掃”“云祭掃”上能多一點精準幫助,這樣,才能真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更好慰藉游子不能回鄉祭祀的遺憾,也有利于文明祭祀風尚的形成。
要讓“云祭掃”“代祭掃”成為清明祭掃的首選,各地要在點對點、心對心的服務上下功夫,多將“云祭掃”“代祭掃”的真誠服務及時傳遞給大家,用圖片視頻及時記錄現場,這樣,才能讓這項惠及民眾的文明風尚推廣開來。為什么國家倡導和推行網絡祭祀已經好多年,而參與的人并不多,如果不是今年防疫需要,很多地方很多公墓都停止了清明掃墓活動,很多人還是選擇不遠萬里親自到達祭掃現場,這里面除了對先祖的虔誠,另外一個方面,還是對于這些服務不夠了解。只有多在“云祭掃”“代祭掃”的優質服務提升,那么,這項服務才會有效推動文明祭祀與時俱進。
通過更多的親身實踐,讓大眾感受到網絡文明祭祀的好處,不僅利于戰疫,對于緩解交通、管理等一系列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因此,無論是“云祭掃”,還是“代祭掃”,都在站在換位思考的人文角度,就如在上個星期天,在長安得福樓,接受在外華僑委托的10多名志愿者分別為每個骨灰盒格清掃灰塵、敬獻鮮花、深深鞠躬……小分隊成員以端莊的儀表、規范的禮儀、真誠的敬意開展代祭掃服務,也贏得了華僑的一致好評。
多一些像福州地方政府那樣,想華僑所想,及鄉親們所及,用真誠的服務,了卻游子因為不能返鄉祭祖的遺憾,才能更好推進文明祭掃形成風尚貢獻力量。(福州文明辦 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