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中,每個人都是社會共同體也是命運共同體,在還未研制出有效疫苗時,最重要的防控莫過于舉全國之力共同參與防控。在這特殊時期更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遵德守法的自律意識,以文明之“藥”,治當下之“疫”。
疫情當前,愛國主義精神是防控疫情的“定心丸”。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來自全國各地醫療團隊、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湖北,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們不懼個人生死,分秒必爭地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黨員干部帶頭沖鋒在前,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地進行宣傳排查;醫療器械企業員工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堅守崗位加班加點,生產口罩、防護服等急需產品……正是無數戰“疫”勇士們高舉愛國主義精神之旗幟,把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挺在前,逆向而行,舍己為人,關鍵時期給了全國人民一顆“定心丸”,讓廣大人民群眾和確診病人有了更堅定的信心戰勝疫情,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當前,志愿奉獻精神是防控疫情的“強心劑”。2020年的春節因疫情來襲添了寒意,但全國各地卻涌動著一股股暖流。“只要呼喚我,我隨時都在”80后的武漢快遞小哥汪勇,從獨自一人接送金銀潭醫院醫務人員上下班開始,一步步搞定醫護的出行、就餐問題;“我能做的都盡量去做,哪里需要‘釘’哪里”,得知哈爾濱在招募志愿者,90后宋來柱立即報名,深夜掛宣傳條幅、協助接通電源給卡點送電、怕老人出行不便清掃冰雪,只要有需要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疫情不走,我不走”,雨衣妹妹小劉原是一名餐飲從業者,疫情發生以來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每天為醫院送400-600份盒飯,在沒有防護服的時候,她就穿著雨衣奔走在各家醫院……他們原本都只是個平凡人,但卻在這場戰疫中變得不平凡,他們以無私奉獻的志愿服務精神在后方為人民筑起一道道堅固防線,成為城市的“脊梁”,也給人民群眾打下了“強心劑”,讓我們在這場戰“疫”中獲得了強勁的精神力量。
疫情當前,遵德守禮意識是防控疫情的“特效藥”。在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更要做文明守禮的踐行者,只有萬眾一心,人人文明自律,才是防止疫情擴散最有效“良藥”。在廣大醫護人員奮不顧身抗擊疫情的同時,我們卻看到了一些令人心寒的現象。有的人缺乏誠信和公德意識,刻意隱瞞旅行時、接觸史,肆意參與聚會,以致聚集性感染、接觸性傳染事例頻發,嚴重影響了疫情防控大局;一些地方,出現個別人在公共場所不戴口罩、粗暴對抗防控人員的現象。疫情當前,不能因個別人的任性妄為,讓來之不易的戰役形勢功虧一簣。在關鍵時期更需要堅守公德底線、文明底線和法治底線,不斷提升文明素養,于細微之處踐行文明,攜手同心“戰”疫,這才是防控疫情的“特效藥”。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這場戰“疫”中,我們要用精神文明這劑“良藥”,治不文明之“疫”,一定會取得抗“疫”戰斗的全面勝利。(漳州文明網 漳州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