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所需,必有所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廣大志愿者強化“軸心”功能,盡顯“紅色”擔當,以多形式助力防“疫”工作,用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唱響了一曲曲激勵人心的抗“疫”之歌,描繪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同心圓”。
以“志愿精神”凝結“圓心”。志愿精神的內涵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說到底就是一種向善的舉動、一種奉獻的行為、一種友愛的彰顯。它是核心價值觀的最美載體,是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它不是一種沖動,而是“黨有號志愿者有行動”的一種生動實踐;但它又是一種沖動,是志愿者對奉獻社會的一種精神追求。它是志愿者奮勇前行的“指路燈”,指引著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砥礪前行;是志愿者奮勇前行的“動力源”,為志愿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強大動力。疫情發生以來,正因為在這種精神的影響和感召下,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人民號召,以無畏的勇氣、無私的情懷,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動的詮釋了志愿服務精神,展現了志愿者風采,是疫情防控中那顆愛的“圓心”。
以“志愿力量”拓寬“半徑”。防控疫情,志愿同行。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打贏這場戰爭,必須凝聚“志愿力量”這一半徑,匯聚抗擊疫情強大合力,才能把戰“疫”同心圓越畫越大。疫情當前,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道堅守的風景。他們中有黨員干部、有醫生護士、有老師學生、有工人農民、有企業商戶、有社工義工…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一滴滴愛心匯聚成河,一幕幕善舉積沙成塔,每一個志愿者都是輻射開來的半徑。是他們,在疫情防控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表現出迎難而上的非凡勇氣,展現了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后盾,用滿腔的熱忱和無畏的堅守,釋放出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的強大能量,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增添了許多溫暖和感動,匯聚了打贏這場戰“疫”的強大合力,書寫了一份屬于志愿者的榮光。
以“志愿網格”延展“周長”。“群眾在哪里,志愿服務就延伸到哪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自疫情防控戰打響后,緊緊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所需所盼,志愿者精準對接需求,貼身服務群眾,在疫情防控中扮演著多種角色,他們是“宣傳員”,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政策、知識、措施進行宣傳引導;是“偵察員”,對湖北返鄉重點人員、重點車輛、重點場所進行全方位無縫隙排查;是“代辦員”,志愿者們化身為代購員、代跑員為孤寡老人、行動不便者以及居家隔離人員生活上給予照料,解決居家群眾的生活需求;是“引導員”,開設心理援助公益熱線,幫助群眾緩解負面情緒、做好心理防護;是“募捐員”,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發出號召,倡議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奉獻愛心等等;他們在一線了解實情、摸清底數,在一線解決問題、抓好落實,在一線關心群眾、排憂解難;他們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穩復工…一次次危險的行動、一幕幕動人的瞬間、一幅幅感人的場景,是堅守、是溫暖、是良劑,他們在非常時期彰顯了特殊價值,用那一抹鮮艷的“志愿紅”溫暖了文明城市的萬千人心,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構成了防疫戰線最靚麗的“風景線”。
一顆顆圓心、一條條半徑,勾勒出了愛的同心圓,我們堅信!從一個人到一座城,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志愿服務網絡越“織”越密,疫情防控同心圓越“畫”越大。這些人間大愛、文明之光在潤物細無聲的感召下匯聚成一股股磅礴的力量,終將會驅散陰霾,讓更加美好的春天早日到來。 (莆田文明網 鄭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