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同時,以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做好點對點服務,組織專門運輸工具,保障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黨員志愿者隊伍更是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支持扶貧企業和扶貧車間復工復產,多措并舉確保貧困群眾增收。(3月10日人民網)
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讓一些人因為無法出門、無法復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對于這份困難,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渠道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通過派出專門的列車送他們出門打工,請志愿者照顧他們的身體,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為他們聯系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這些積極舉措,都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在戰疫中寶貴的責任擔當。正因為有這份責任擔當在,一些貧困群眾在戰疫中遇到的問題,才得以有效化解。
不讓老鄉因疫返貧,需要基層干部在工作中能擔起責任。黨員干部有責任擔當,群眾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再大的困難,也會幫助他們想辦法解決,會將群眾遇到疫情中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就如山西呂梁等地方出臺一些切合當地農民實際的辦法,幫助他們積極走上工作崗位,因人而異制定脫貧致富的措施,切實解決群眾因為疫情造成的難題。
不讓老鄉因疫返貧需要合力攻堅。除了黨員干部要帶頭落實責任制,農村一些鄉賢力量也要積極行動,農村的志愿者隊伍也要出謀劃策,在服務農戶上多想辦法。雖然說疫情影響一些農民家庭而造成貧困,但是貧困的問題和原因也是多方存在的。要化解這些問題,不能單靠基層干部孤軍奮戰,需要鄉村振興力量積極行動,這樣,化解部分農民走出疫情的難題就有了合力。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對于一些貧困地區來說,依然是任務艱巨,只有大家努力,才會將脫貧攻堅戰順利打贏。每個因為疫情致貧的農戶,要加快走出疫情帶來的陰霾,用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困難,與地方一起,煉就奮進之功,不能老是想著等靠要,這樣,走出貧困才會指日可待,享受小康成果才會更有底氣。
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需要以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相信在責任引領下,大家更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合力,共同作戰,將疫情造成的損失加快補回,為小康社會貢獻更多農民力量。(晉安區文明辦 黎昌)